小师妹(1 / 3)

加入书签

天启四十七年,八月十五,仲秋节。

夕阳西下,天色渐沉,几只归巢的鸟儿飞过。

“咚---!!”只见身着粉色罗裙的少女把鱼叉猛地扎进溪水,鱼叉再出水时便多了一条拼命挣扎的大鱼。

“哈哈哈哈,大师兄,我先抓到了鱼,我赢了!说好了不许反悔,你要与我一起回上京!”少女一手叉腰一首举着鱼叉,得意洋洋的朝许子辰炫耀着。

许子辰看着眼前娇俏的小师妹,半是宠溺半是无奈的笑道,“好好好,天色不早了,我们快些回去给师父做鱼汤吧。”

夕阳照在宁静的乌鹭山上,天边的晚霞格外美丽。少女追着蝴蝶在前面走着,跟在后面的许子辰提着鱼叉背着鱼篓,眼睛看着娇俏的身影出了神。

上京,七年了啊,这丫头也长大了。

七年前,师父云西长老和师娘云笙带着一个奄奄一息的九岁小女娃回到山上,小女娃脸上有大片青黑色,唇色苍白,身上发抖,昏迷不醒。师父师娘用尽平生所学,才将小女娃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听师父说,原来这小女娃是国公府老国公的孙女苏常念。老国公膝下有两子,苏旬安与苏旬邑。大儿子苏旬安承了国公的爵位,与夫人孟氏育有两子,小儿子苏旬邑是赫赫有名的镇北大将军,与夫人林氏育有一子一女,且收了一养子。因老国公幼时常常看着母亲被父亲冷落整日以泪洗面,带着对父亲的愤怒勤奋苦读,是以官拜国公,后立府成婚,立下家规,门下苏氏子弟,娶妻娶贤,娶妻后应始终如一,不得纳妾,不得始乱终弃。老国公以身作则,膝下二子旬安与旬邑受其影响,长大后皆只娶一妻,恩恩爱爱,传为佳话。老国公的夫人去世后,老国公已退下官场,虽苏旬安袭承了爵位,苏旬邑是赫赫有名的镇北将军,但因苏家家风严谨相处融洽,所以至今并未分家,一大家子都居住在国公府,其乐融融。

苏旬邑的小女儿苏常念是家中最小也是唯一的女娃娃,自出生后便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苏旬邑俊朗,林氏貌美,苏常念更是继承了父母的所有优点。谁不喜欢漂亮可爱的女娃娃呢,虽尚且年幼还未长开,但眼睛里透出的灵气是藏不住的,聪慧,活泼,见过她的人都禁不住赞叹,怕是十几年后倾国倾城,不知谁家少年有福气啊。苏常念三岁识字,几位哥哥在府中上课时她就跑去旁听,听懂听不懂的,一来二去时间久了倒也学了不少东西,她还随府上的乐师学琴,林氏看她有舞蹈天分,还专门托人为她请了宫里的教习来教她跳舞。

谁料,苏常念六岁那年的生辰宴上所食的桂花糕被老国公昔日的仇敌暗中下了红颜醉。下毒之人心肠何其歹毒,竟对一个小娃娃下下毒手。红颜醉别看名字好听,却是折磨人的慢性毒药,中毒者身体会变得畏寒,身上会伴随着针刺般的疼痛,慢慢的消耗精力耗尽躯干,中此药虽不会立刻身亡,但也有更致命的一点,那就是中毒后脸上会出现如胎记一般的青色印记,开始是星星点点,慢慢的便会连成片,青色也会慢慢的变成青紫色或青黑色,最后变为黑色,此时,中毒之人怕是也时日无多了。然而,老国公一家动用了所有人脉,寻遍天下名医,对解毒皆束手无策,最后宫里医术最高的郇老先生开了药,但每日服药只是能延缓毒性,还要看苏常念自己身体如何,剩下的时日,也许三五年,也许几个月……

从那以后老国公为首的一大家子人似乎都笼罩在阴云之下。即使每日服药,苏常念脸上的青色印记还是越来越多,颜色更是越来越深,再加上身体上的刺痛,让他们越来越焦急。

就在三年后,也就是苏常念九岁这年,突然两眼一黑昏了过去,即使请了医术精湛的郇老先生过来也无济于事。就在众人无可奈何之际,郇老先生突然想起前两日在郊外别庄乡下遇到的一个邋里邋遢疯疯癫癫却被村民奉为神医的老头。苏旬邑顾不得心里的悲痛,马上带人去寻这位“神医”,心里期盼着,也许真的是神医呢,也许真的能救念念呢。

最后苏旬邑带人找到了疯癫老头,一起来的还有老头的夫人。疯癫老头为苏常念把了脉,拿出一粒赤红色的小药丸给她服下,不一会人就醒了。

大家惊喜万分,苏旬邑连忙对疯癫老头道谢,并问其可有办法解了此毒。老头沉默一下,说道,“你们应该也知道,相传红颜醉无解药,但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也不是一点希望也没有,这女娃娃与我夫妻有缘,我愿意一试,只是…"

“您想要什么尽管提,只要能救小女的性命!求您了!”苏旬邑对着老头直直跪了下去,林氏也在一旁随丈夫跪下来,声泪俱下。

老头抬手将他们扶起来,说道,“鄙人云西,这是夫人云笙,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只能尽力而为。上京的气候不利于女娃娃身体恢复,我需要带她随我们回乌鹭山,那里气候适宜,也有丰富充足的草药,也许此去不只三年五载,调养生息最忌讳心中牵挂过多心情起伏过大,这期间你们一年只能写信一次,书信需我看过内容后根据她身体的情况再决定是否给她,且不能让她给你们回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