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的心事(1 / 2)

加入书签

仲秋节后,断断续续下了几场秋雨,这天可是越来越冷了。

书房里,苏旬邑坐在书桌前,书桌上还放着前几日云西长老寄来的书信,信上说仲秋节后会派人送苏常念归京。算算日子,大概也就这几日了,他的女儿终于要回来了。这七年,每年他都会派人去云西长老留下的地点送信,不仅没有回信,派去的人也打听不到苏常念的消息。唯一能安慰他的只有云西长老的那句,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没想到最后让女儿回家的是赐婚的圣旨,苏旬邑的思绪回到了半个多月前……

半个多月前,主将苏旬邑带领大军击退侵袭北境的乌桓人,班师回朝。朝堂之上,皇帝龙颜大悦,对立功之人论功行赏,其中就有镇北大将军苏旬邑和斩了敌军最高将领首级的盛勇将军苏彦。

“好!好!好!不愧是朕当年亲封的镇北大将军!虎父无犬子,盛勇将军有勇有谋,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如今大胜归来,朕心甚慰,方才那些黄金白银的赏赐远远不够。朕记得苏爱卿的女儿幼时容貌俱毁,如今也该到了婚配的年龄,爱卿不必忧心,朕的儿子燕王与你家小女年龄相仿,朕给他们二人赐婚,爱卿意下如何?”

皇帝的话落下,一时间朝堂众人转换眼神各有心思,只有站在下面的燕王垂眸不动,似乎此事与他无关。燕王魏钰,十八岁,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才思敏捷身手不凡,少时母妃去世后入军营锻炼意志,随苏旬邑南征北战立下战功封为燕王,可惜四年前被乌桓人暗算受伤,自此远离上京养伤三年。一年前回来后,性格大变,待人冷若冰霜,不喜不笑,不许陌生人近身,尤其是女人,本就没有娶妻没有妾室,如今更是连婢女都不留,手段变得狠辣不近人情,唯一一点人情味给了一母同胞的五皇子和恩师苏旬邑。如今的朝堂上表面风平浪静,暗中却是风起云涌,分成了太子阵营、三皇子阵营、四皇子阵营、五皇子阵营。燕王年少封王,早已不是储君人选,众人纷纷猜测,皇帝此时将功臣之女赐婚于燕王,意欲何为。

苏旬邑心中转的飞快,无数世家女皆以嫁入皇家光宗耀祖为荣,可皇亲国戚不过是表面风光,个中苦楚不为外人道。燕王虽性格大变,不过也与自己有几分交情,婚后不会亏待女儿。不,他不能让女儿卷入皇家夺嫡之争,成为政治的牺牲品。突然他想起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的苏彦,便顾不得其他,“当年皇上多次派御医为小女诊治,赐了许多珍贵药材,如今皇上还为小女婚嫁之事费心,皇恩浩荡,臣感恩戴德。只是小女幼时与养子苏彦已定下婚约,因小女中毒后性命堪忧,若小女不幸离去怕是误了苏彦的姻缘,是以并未将婚约公诸于众。”

众人没想到容貌俱毁的苏家小女竟已有了婚约,更没想到与之缔结婚约的是大了她整整九岁的苏彦。上京的世家女可都是各家的宝贝,就算不嫁入皇家至少也要嫁给家境殷实、年龄相仿的世家公子。虽然苏家小女容貌俱毁,但她身后不仅有立下赫赫战功的苏大将军还有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国公府,就凭这些也得世家公子与之相配。虽然这苏彦仪表堂堂气宇不凡,也有军功,但说到底只是个苏家的养子,且这年龄有些大吧……难不成是这苏旬邑不想将女儿嫁给燕王……

其他人能想到的皇帝也能想到,随即看向苏彦,苏彦坦然的在众人打量的眼光中站出来,从怀中掏出一枚残缺的玉佩,上面刻着只有一半的苏字,“启禀皇上,臣与小妹确实已有婚约,这玉佩便是信物。完整的玉佩上刻着一个苏字,后来一分为二,一块在我这里,另一块在小妹手中,当年离京时将玉佩随身带走。”

皇帝看到苏彦拿出玉佩也不再怀疑,若不是念在苏旬邑此次九死一生,这些年又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他也不愿自己的儿子娶一个面容丑陋的女子做皇家王妃,“之前朕听闻盛勇将军迟迟不愿娶妻,原来是事出有因。既然你与苏家小女早已定下婚约,朕就锦上添花为你们二人赐婚,三个月内完婚,再命司天阁选取黄道吉日。”

苏旬邑听到三个月内完婚,脑袋又大了,“臣谢皇上隆恩,小女幼时离京至今未归,三个月内完婚是不是急了些…”还未等他把话说完,皇帝笑着说,“爱卿不可偏心啊,你女儿正值芳龄,可苏彦已是老大不小了,不娶妻不纳妾等了你女儿许多年,如今立下战功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还不赶紧让你的宝贝女儿回来与他早日完婚,爱卿放心,筹备婚礼有什么需要你只管提出来,朕命司礼阁相助于你。”

皇帝竟让皇家御用的司礼阁协助,苏旬邑再说其他就显得有些不知好歹,于是马上跪下,“谢皇上,臣怎敢劳烦司礼阁,臣回去定会好好筹备,让二人尽快完婚,臣再次叩谢皇上隆恩。”

“臣叩谢皇上隆恩。”苏彦也随苏旬邑跪下谢恩。

苏旬邑一时权宜之计成真,圣旨已下,皇命难违。当日回家后,苏旬邑马立即派人去给云西长老送信,后又将家人叫到一起细说了二人婚约一事。深夜又将苏彦单独叫到书房。

“阿彦,爹有些话想与你说。你与念念本无婚约,今日朝堂之上,为父不愿念念卷入皇子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