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业寺(一)(1 / 3)

加入书签

红叶山,位于上京西南方向城外五里,一到秋天,漫山遍野的红叶美的如火焰一般,景色美不胜收,此山也就被人们称为“红叶山”。

半山腰上有一座寺庙,老住持取红叶山的“叶”字谐音,命名为闻业寺。起初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庙,幽深僻静,慢慢随着观赏红叶的游人增多被更多人知晓,人们中途爬山累了就去寺庙讨碗水喝,暂作休息,偶尔也会遇到信众诚心跪拜祈福。后来高僧清一大师云游至此,觉得此地福缘深厚,就在老住持的盛邀之下留于寺中,许多人慕名而来,香火钱日益增多,后来寺庙扩建修缮才有了今日规模壮观的闻业寺。

据说闻业寺还有个故事,曾有一年轻男子家中富有,好善乐施,娶妻十年无所出,遍访天下名医皆说夫妇二人并无隐疾,是心中焦虑所致。家中父母女劝男子纳妾或休妻,男子痴情心中不愿,便带着妻子从家中躲出来到各地游玩散心,后来听闻红叶山的红叶美景天下一绝,二人游玩至此,登山时看到寺庙就顺便捐了点香火钱,诚心拜了拜,其实这些年他们为求子拜了不少名寺,时间久了倒也不再期待什么,就只是开开心心的在上京玩了三个月。谁曾想正要离京那日,小妇人晕倒了,大夫诊脉说是身孕已有月余,男子欣喜若狂,为避免奔波劳累立即命人在上京购置房屋,让妻子安安稳稳的在上京养胎,男子又亲自上山叩拜还愿,捐了一大笔香火钱。后来,小妇人怀胎十月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这下更是把男子高兴坏了,连夜带人搬着几箱金子跑到闻业寺,说要扩建修缮寺院,还要为佛祖重塑金身。

久而久之,此事口口相传,人们都说闻业寺福缘深厚,越来越多的人上山祈福,从此闻业寺香火鼎盛,经久不衰。

……

山脚下,苏家与卫家的马车同时停下。

林氏缓缓下车,谁料苏常念跟在后面一跃而下,把白芷吓得心头一颤。

今日的苏常念一身红衣百迭裙,衣襟上绣着的点点红梅与衣裙上的梅花暗纹交相辉映,腰系织金玉带,玉带上的象牙白玉石细腻温润,衣裙的裙摆将至脚踝处,这是苏常念为了方便出行特意挑选的,搭配月牙白金丝绣线梅花锦靴,行走间裙摆灵动利落,红衣张扬而不失典雅,纤腰玉带,风姿潇洒,平日里温柔娇软的女儿家竟也有男儿身上的随性洒脱。

卫夫人携卫星婉下车而来,看到林氏身后的苏常念,眼中藏不住的惊艳,心中暗叹,苏卫世交,两家儿女年纪相仿且门当户对,若不是婚约,这么好的姑娘本该是自家儿媳,唉,自己的小儿子没福气啊……

“常念见过卫伯母,伯母万福。”

卫夫人连忙抬手扶起苏常念,“好孩子快起来,快让我看看,那日婉婉回家说你不仅身体好了,容貌更是美若天仙,我打心眼儿里为你高兴。这么多年不见,正巧你娘派人说要一起来闻业寺祈福,我便盼着想要早点见到你,今日一见,念念果真是长成大姑娘了,单说这容貌气质,放眼上京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好孩子,这些年你受苦了,我也没能帮到你什么……”

卫夫人说着说着心疼起来,眼中也带了些泪花,卫星婉知道卫夫人是个多愁善感的,连忙劝住,“娘,苏伯母还等着您呢,您别抓着苏姐姐不松手了,今儿苏姐姐可是我的!”说着还冲苏常念挤眉弄眼。

林氏笑着拉过卫夫人的手,“你家这皮猴子呀,阿英,咱们走,让她们小孩子自个儿耍去。”

阿英是卫夫人未出嫁前的闺名,卫夫人原是于家女,与林氏自幼便是闺中密友,各自出嫁后又因苏卫两家的关系更是亲近。

卫夫人看似用力实则轻轻点了下卫星婉的额头,“就你有好姐妹啊,我也有,”笑着反握住林氏的手,“阿梓,咱们不理她们,走!”

看着眼前相携而行的两位“母亲”,苏常念哭笑不得,与挎着自己胳膊的卫星婉无奈对视一眼,抬脚跟上,母女四人两两结对而行,有说有笑。

苏彦、苏煜与卫景桓三人下马,安置好马匹、马车,不远不近的跟在母女四人后面闲聊。

三人并肩而行,走在中间的苏煜把玩着手里的扇子,“前日燕王遇刺的消息你们可听说了,据小道消息,刺客是来寻仇的乌桓人,是当年燕王征战北境时敌军将领辛格尔古将军的追随者,后来乌桓人战败,辛格尔古被燕王斩杀。这辛格尔古凶狠残暴,无恶不作,没想到竟还有如此忠心耿耿的追随者,真是令人咋舌。”

“听说此人幼年时曾被辛格尔古所救,辛格尔古死后他也受了重伤,隐匿多年,近日一路潜伏来到上京刺杀燕王。”

卫景桓与苏煜说着话,眼神却一直落在苏常念身后,灵动的身姿,乌黑如瀑的长发随着苏常念的一举一动轻轻摆动,牵住他的心神,又或者从苏常念下车时,他的三魂已找不到七魄。世间最华丽的辞藻也不足以形容他心目中的珍贵女子,可惜即便女子近在眼前他也无法诉说衷肠,只能默默看着她明媚耀眼的模样。

卫景桓魂不守舍的样子全都被苏煜看在眼里,苏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