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会(二)(1 / 2)
陈阿婆家住桦栶街附近的元衣巷子,丈夫喝醉了酒爬到房顶掉下来摔死,没几年儿子儿媳也双双病逝,只留下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与陈阿婆相依为命,为了养活自己的孙子,陈阿婆推着小推车支起一个小面摊。面摊常年摆在桦栶街周记糕点铺旁边的一小片空地上,陈阿婆做牛肉面有自己秘制的汤料和独特的手艺,而且每碗面的分量都很足,吃面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牛肉面渐渐卖出了名气,小推车变成了大推车,小面摊变成了大面摊。后来,长大的小男孩接替陈阿婆撑起了面摊,还娶了个善良能干的妻子,夫妻二人和陈阿婆一起把面摊经营的红红火火。
写着“陈阿婆牛肉面”的木牌立在面摊前,二十出头的男子站在面桌前用力揉面,小腹微隆的年轻妇人在旁边忙着添水下面,满头白发腰身佝偻的陈阿婆正拿着干净的抹布仔细的擦着桌子,木桌上细小的木缝和渗入木纹的水渍带着岁月的痕迹,苏常念轻唤一声,“阿婆,我想吃牛肉面。”
“好嘞,您要几碗?”陈阿婆一边招呼着一边看向说话的人,竟是个气质高贵年轻貌美的女子。陈阿婆心中惊讶,这么多年虽然面摊也算是小有名气,但吃面的客人大多数还是平民百姓,从未见如此漂亮的姑娘来这么简陋的地方吃面。
不过当陈阿婆看到女子身后的苏彦时,稍稍愣住,对着孙子喊道,“大壮啊,两碗牛肉面,一碗加醋不放辣,一碗少加醋多放辣,记得两碗都多放牛肉!”
“阿婆……”苏常念心中感动,没想到这么多年陈阿婆还把她和苏彦的口味记得那么清楚,小时候每次来吃面,陈阿婆都会在他们的碗里放许多牛肉。
“苏小姐!终于又能见到苏小姐了 ,老妇给您磕头了!”陈阿婆神情激动,说着就要跪下磕头。
苏常念连忙扶起,拉着陈阿婆走到桌边坐下。
苏常念看着陈阿婆脸上的皱纹,“阿婆这些年身体好吗?刚才来的路上听大哥说您不仅把面摊经营的风生水起,身边还多了个孙媳妇呢。”
“谢小姐挂念,身体还可以,只是年纪大了力气不如从前,不过幸好有玉如这个好孩子帮着大壮。前些日子听说小姐平安回来,我打心眼儿里为您高兴,这些年我常常去闻业寺烧香拜佛,求佛祖保佑您早日康复。您和苏公子是我们一家的恩人,大壮小时候经常生病,是苏公子帮我们找了医术好的大夫,又送我们许多好的药材和补品,我们婆孙俩多亏您二位的照拂才能有今天!”陈阿婆的声音有些哽咽。
其实十多年前,陈阿婆的面摊刚开始生意并不好,大壮体弱又经常生病,眼看着治病拿药的钱就要用光了。那时四岁的苏常念跟着苏彦出去玩,偶然路过面摊时闻到香味,嘴馋的苏常念马上嚷着肚子饿了要吃面,没想到从此就喜欢上了这个味道,隔三差五的让苏彦带她去吃。苏常念看到陈阿婆生活艰难,心生怜悯,每次都会向苏彦要一锭银子揣在怀里,再趁着陈阿婆不注意偷偷放进钱箱。回家后的陈阿婆发现钱箱里总会莫名其妙的多出一锭银子,她不高兴反而忧心忡忡,她知道没有天上掉馅饼的道理,慢慢留意才发现多出来的银子是经常吃面的女娃娃放进去的。陈阿婆是个聪明人,自然一眼看出衣着精致、俊俏可爱的女娃娃不是普通人,再加上每次吃面时跟在身边的那位气宇不凡的公子,她不敢怠慢连忙上前退还银子,但兄妹二人坚持让她收下。苏常念见陈阿婆不肯收,小嘴一撇,眼睛的金豆豆就要掉下来,陈阿婆无奈只好收下。苏彦也帮大壮找了医术好的大夫,顺便送去许多药材补品,大壮的身体慢慢好起来。陈阿婆把兄妹二人的恩情记在心里,每次来吃面时她都会在碗里放上许多牛肉,说来也奇怪,自从兄妹二人成了面摊的常客,吃面的人逐渐增多,面摊的生意也好起来。
“阿婆别这么说,苦日子过去了,今后阿婆一家会越来越好的!”苏常念安慰着陈阿婆,“对了,这么多年没见,阿婆怎么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
陈阿婆看了苏彦一眼,笑着说,“之所以能认出小姐是因为身后的苏公子,您还不知道吧,您离开上京这些年,苏公子都是一个人来吃面,也不爱说话,慢慢吃完面安静的坐上好一会才回去。虽然苏公子不说,但老妇看得出来他很想您。”
陈阿婆的话落在苏常念的心里,眼睛有些酸涩,“大哥,对不起,念念让你担心了。”
苏彦笑着摇摇头,让苏常念不要在意这些事情。
“二位贵客的面来喽,小心烫。”大壮端着热气腾腾的牛肉面走过来,身后跟着腼腆的玉如。
大壮放下手里的面,拉着玉如憨憨的说,“我们一家都很感谢苏公子和苏小姐,我是个粗人不会说话,以后您二位什么时候想吃面就随时来吃,免费吃!”
“谢谢大壮哥,玉如嫂子这差不多有四个月的身孕了吧,恭喜恭喜!”
苏常念一句话让陈阿婆受宠若惊,“怎敢受小姐如此称呼,直接喊他们名字就好。”
大壮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接着去揉面了,玉如站在陈阿婆身边小声说道,“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