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0章 中宫将(2 / 4)
衔化,让中低层的军将可以得到一定的晋升,将所谓士族名士调整到比较‘清贵’的职位,剥离其行政实权。
在颍川丶兖州等士族腹地广设军屯,以典农中郎将直接控制土地产出,使得曹操经济不至于完全依赖于士族。
同时,曹操也尽力的在意识形态上进行再造,将所谓‘赘阉遗丑’扭转到‘天命承运’上,通过宣言周公之说,在邺城建造铜雀台等,对抗士族的经学话语体系。
校事郎虽然贪婪残暴,但是同样也是直属于曹操的秘密监察系统,以满宠丶赵达等酷吏为内核,对大族实施监控
等等一切的手段,在键盘侠眼里当然不算是什么,但是至少在历史上,是一种属于曹操的,独特的,创新和变革。
不是现在的曹操表现得弱,而是几千年的历史经验降维打击,谁能遭得住?
就别说几千年了,就是普通百姓,在年龄大了之后,若是有机会回到过去,面对在旧时光里面犯傻耍愣充浑的自己,会不会也有上前几个大嘴巴子清醒清醒的冲动?自己当初怎么这么傻这么笨这么蠢呢?
历史上曹操在经济上通过屯田制培育出新兴军功地主,逐步替代传统经学世家;在文化上以谶纬重构天命叙事,消解‘赘阉遗丑’的出身困境,形成周公的缺省锚定心理;在政治制度上形成‘幕府加汉廷’的双头体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和平禅代铺路。
只可惜啊
出现了斐潜这个意外。
黎明前最黑暗时分,曹操按剑立于许县的城门楼上。
城外远处军营之中,刁斗林立。
他领军作战,多少年了?
那些曾经滚烫的血,那些焚烧的竹马木刀,那些被斩落的首级,那些拜倒的人群
可如今,这一切都似乎在化为泡影。
‘明公。’
荀彧的声音从城墙甬道上载来。
曹操转头看去,却见荀彧身上的衣袍沾满了夜露。
这一位原本也是风流倜傥的郎君,现在也被风霜侵袭成为了疲惫模样。
曹操忽然笑了起来,笑声依旧是爽朗且亲切的,他上前拉着荀彧的手,拍了两下,‘哎,这些年来,辛苦文若了!’
荀彧的手却比夜风还更冷,象一截浸在寒泉中的玉圭。
‘诶!’曹操触到这般寒意,心头猛地一颤,‘文若你怎么穿这么少!’
曹操立刻解下了自己身上的大氅,不由分说便是披在了荀彧身上。
一旁的曹操护卫也连忙让人再去取大氅,一边将自己的披风让给了曹操。
荀彧谢过曹操,苦笑了一下,‘臣来得急了些’
曹操借着城头火把的光亮,看见对方袖口沾着墨迹,‘可是又有什么消息?’
当然不会是什么好消息,要不然也不会让荀彧如此着急。
当然,这些时日来,荀彧几乎是没日没夜的在安排事项,调集军粮
前几天传来的平原陷落的消息,简直比斐潜的兵马涌出函谷关,都还要更让人心寒。
趁火打劫的内贼,残暴凶狠的外敌,哪一个更可怕更可恨?
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无一例外的,内贼带来的秩序破坏,远远会超过外敌。历史经验表明,内源性危机的破坏往往呈现慢性致命特征,尤如人体的器官衰竭,外源性冲击则类似急性创伤,断肢,甚至致命的伤口。
但真正可怕的是两者的共振效应。
当内部腐化遭遇外部压力时,文明体系将面临系统性崩解风险。
大汉就是如此。
现在曹操也深刻感触到了这种腐朽的腥臭。
两人站在城垛边上,面对这无边的黑暗。
‘颍川陈氏子夜逃。’荀彧从怀中掏出一卷帛书,绢面被露水浸得略有发潮。
曹操眯了眯眼,‘我猜和仓廪有关?’
荀彧点了点头。
风卷起荀彧他腰间玉珏,碰在城墙砖石上发出细碎清响。
君子如玉。
可是再坚强的玉石,也未必能扛得住一次又一次的撞击,锻打。
城头火把在两人身后投下纠缠的影子,恍惚间竟似两柄交错的长剑。
曹操深深呼吸。
陈群在邺城,守着曹操的陪都。
历史上全盛时期的曹操,有五个‘都城’,而现在只有三个。
哦,三个半。
现在那半个很快就要没了。
如果陈群
岂不是邺城也有了危险?
‘长文离家甚久,无暇宗族,有些宵小不才之辈,在所难免。’曹操沉声说道,‘长文素明轻重严惩陈氏之子,无需忧虑。’
‘明公’荀彧还要再劝。
‘不必多说!’曹操明白荀彧的忧虑,但是他依旧这么决定。
不办陈氏子,那么其他人更不用处置了。
一时之间,两人都沉默了下来。
夜风呼啸,卷起城外的尘土,带来了泥尘特有的土腥味。
天空如盖,虽然有繁星,却象是坟墓墓室上方的星宿画,连光芒都象是假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