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6章 降营暗锁蛟龙窟,荆浪明焚虎豹关(2 / 4)

加入书签

种什么就种什么,家主说收几成就收几成。

丰年尚能勉强糊口,灾年便是卖儿鬻女,饿殍遍野。

他见过太多因为交不上租子,被家主私兵活活打死在田埂上的同乡。

即便是年年丰收,交上了地租赋税,是不是就意味着‘幸福’的生活?

可惜并不是。

就算是年年都有好收成,也挡不住人的三灾五病,稍有不慎,就要找家主借钱。

借来的钱,花一阵子,还一辈子。

一辈子,又一辈子。

那庄园,不是家园,而是牢笼,是榨取他们血肉的磨盘。

战争爆发,他被强征入伍,成了曹操庞大战争机器里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

好吧,大汉没有螺丝,但是有铁钉。

哪里需要炮灰,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吃了上一顿,有没有下一顿,谁也不清楚

再后来,战败被俘,王老蔫以为自己完了,不是被坑杀,就是被充作苦役累死。

没想到,被押送到了这河洛,竟然要他们

种地?

‘骗子’

队伍里有人低声嘟囔,是年轻的李二狗,脸上还带着未褪尽的稚气和愤懑,‘骠骑能有那么好心?给我们地种?还不是变着法儿让我们做牛做马,等秋收了再连皮带骨吞下去!我在老家,家主也说“屯田”是为了我们好,结果呢?收八成的租!种子还得自己出!呸!’

‘八成?哈,你八成还算是好了,俺那都要九成了!一年到头,什么都剩不下来!老鼠到俺家,都得拔脚就跑!’

王老蔫没吭声,只是握紧了锄头。

他经历过太多,早已不信任何承诺。

骠骑?

新制?

不过是换了个名头的收租收赋税罢了。

但是能活一天,就算是一天吧?

王老蔫沉默着,跟着队列,然后看着队列一点点的分散,象是水流融进了河洛的土地。

然后他才发现远处在挖的,不是准备埋他们的坑,而是早一些到了河洛的‘新农夫’,在挖水渠里面拥堵的污泥。

‘挖一天,领一根筹!一根筹,换一袋粮!’在水渠边上的小吏喊着,‘自带工具啊!今天不收人了,明天要的赶早啊!’

啥意思?

王老蔫没理会那小吏的喊叫。他沉默地走到分给他的那块地头。

地不算大,但土质看起来比山东那板结的盐堿地要好得多。

他习惯的,几乎本能的找到了一根木头,用柴刀做出了木柄,装上了锄头,然后当他站在田地里面,挥起锄头刨开已经有些板结的泥土之时,他的动作似乎有些熟悉,但是也有一点僵硬而陌生。

他有多久没真正为自己、为家人耕种过了?

忘了。

似乎这辈子就没有过。

在庄园里,他只是个麻木的劳作者,土地的产出与他无关,只与家主的库房和官府的税吏有关。

日子一天天过去。

原本周边监工的骠骑军的兵卒,渐渐的少了,而有穿着长衫的人多了起来

王老蔫称呼他们为‘农官’,虽然他们一直说自己是什么学士。

这些人不象庄园里的管事那样趾高气扬,反而会蹲在地头,指着刚冒出的庄禾,用尽量平实的语言讲解如何疏苗,如何增肥,如何防虫。他们甚至带来了一些王老蔫从未见过的工具,比如一种叫做‘黄氏犁’的东西,不管是用牛马来拉着,甚至人拉,深耕的效率都会一锄头一锄头的刨要好得多。

关键是,这‘黄氏犁’还能借用!

这可是铁犁头!

要是在山东,能打多少刀枪?

在山东,好的铁器是管制品。

至于农具?

不是木头做的也都可以凑合用么?

‘这这犁,真给我们用?’

王老蔫看着那锃亮的铁犁铧,眼睛都直了,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不是“给”,是租借。’年轻的农官张胥解释道,‘等秋收后,用你们收成的一部分折算归还即可。这叫“公器私用,计值偿付”。’

他顿了顿,看着王老蔫等降卒们茫然的脸,补充道:‘意思就是,这犁是公家的,你们先用着,等收了粮食,按犁的价值,用粮食抵一部分租金就行,比你们自己买便宜多了。租金不多,半成。’

王老蔫的心第一次微微动了一下。

不是白给,但也不是无偿掠夺。

似乎有点不一样?

他偷偷观察张胥,发现他讲起田里的事,眼神是亮的,没有庄园管事那种高高在上的冷漠。

当张胥宣布,他们耕作的土地,收成后只需上缴五成作为‘地租’,如果有租用牛马和犁头的另外算,然后其馀都归耕种者自己所有时,降卒营里炸开了锅。

‘五成?!真的假的?’李二狗第一个跳起来,‘在山东,能留三成就得给家主磕头谢恩了!’

‘是啊,别是骗我们现在卖力干,秋天就变卦了吧?’

‘就是,秋收后谁知道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