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2章 烛影摇深策,潮痕碎霸图(2 / 4)

加入书签

,岂非授强敌以柄?此昭深忧者也。’

大汉就是这么的奇怪,留着一些上古春秋战国的习惯,甚至有二元君系统,还有地方宗族政治体系,大大小小的圈子,以及在圈子内外的人

按照道理来说,现在江东和川蜀交战,刘备也不应该来江东,但是在大汉之中,不管是江东还是川蜀,还是曹操和斐潜,都还是在一个大汉的旗帜之下,所以相互往来也没有什么法理上的问题。

就象是斐潜和曹操之间的战争,算内战,诸候争霸。

刘备目光深邃,接口道:‘长史所虑极是。备虽不才,亦知唇亡齿寒之理。吴侯但有驱策,凡力所能及,备自当尽力,以报今日款待之恩,亦尽同僚之谊。’

刘备给出了一个极其模糊,但是又合乎情理的承诺,‘力所能及’。

至于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当然解释权归于刘备所有。

张昭闻言,便是看了看刘备,点了点头。

显然,对于张昭来说,他今夜的试探,算是部分达到了目的。

即便是刘备再三的表示谦逊的态度,谨慎的回答,但是张昭也同样查探出刘备实际上还是有野心的,并非对于大汉当下时事无动于衷,同时他也替孙权在刘备面前点明了顾雍这个潜在的‘共敌’,并得到了刘备的模糊支持承诺。

这足够向孙权复命了

至于其他,张昭也不想要交浅言深。

详细的交易或是其他的什么事情,绝非现在初次接触就能确定下来的。

于是,张昭便起身告辞,‘玄德公金玉之言,昭受益良多。夜深矣,不敢再扰公休息。望公在吴郡,诸事顺遂。’

张昭语带双关。

刘备亦起身相送,‘长史慢行。备谢长史教悔。’

张昭离去后,驿馆重归寂静。

关羽沉声道:‘兄长,张昭此人,言语机锋,句句皆有所指。其言江东似刘季玉,意在挑动兄长心思;其提顾元叹,似欲驱虎吞狼;其忧外敌,则为孙氏张目。不可不察。’

刘备立于窗前,望着张昭远去的方向,嘴角泛起一丝冷意,‘张子布乃智者也,然其亦为孙氏谋臣。今夜之言,半真半假,半是孙氏之意,半是其身之忧。然点出顾氏与交趾之利,亦非虚言。孙仲谋欲借我力,制衡江东群豪,尤以顾氏为甚。此乃驱斗之策尔。’

如果将大汉比作一家大公司,那么斐曹两位总裁就是在争夺董事长职位,而交趾分公司经理刘大耳觉得斐总裁的企业文化经营方针很好,也觉得自己没有,或是暂时没有这个资格添加总裁,或是董事长职位的争夺当中,但是并不代表刘大耳就不能对于江东大局域总经理职位染指

这完全就是两回事。

孙大帝是三国构成之一,这是后世之人才有的定势观念,而对于大汉当下的人来说,孙仲谋又是什么?

能算是什么?

连赤壁之战都没有。

尤其是见到了江东这里派系众多,人心浮动之后

刘备笑笑,‘看来这次江东之行,还是来对了!’

关羽说道:‘兄长,这江东水深啊’

刘备点头说道:‘那便要看江东这潭水,最终会淹死谁了!’

翌日,天朗气清,江风稍歇。

孙权邀刘备同乘楼船,检阅江东水军于大江之上。

旌旗蔽日,舳舻千里,楼船斗舰如巨兽伏波,艨艟走舸似飞鱼穿梭,端的是气象森严,威震江表。

孙权立于楼船最高处,玄甲金冠,意气风发,手指江面浩荡军容,慨然而道:‘玄德公,此乃我江东立身之基!纵有强敌环伺,有此水师,足可保大江天堑,令敌寇望而兴叹!’

刘备明白孙权此举是什么意思。刻意的展示武力,一方面为了震慑,包括震慑刘备,一方面也是体现江东底蕴深厚,不是那浅薄川蜀刘璋可以比拟。同时也是借这个机会,提振自身威望,压制内部暗流。

刘备肃立一旁,环视一周,扫过那些江面的舰船数组,面上露出了由衷赞叹之色,‘壮哉!吴侯水师之盛,甲于天下!备昔日客居荆襄之时,亦曾闻江东水战之利!今日亲睹,方知传言不虚!有此雄师,何愁强虏不破?’

刘备的语气诚恳,赞叹连连,仿佛完全被这宏大的场面所震撼。

孙权哈哈大笑。

不过称赞归称赞,刘备的目光却没有在那些刻意展示出来的江东精锐上停留多久,而是更多的投向了那些比较隐蔽的地方

刘备也是老军伍了,他清楚很多时候,不能光看表面的兵甲光鲜亮丽,而是要观察一些更细致的东西。若是仅仅凭光鲜亮丽就能决定一切,那么各国还打什么?出一队仪仗兵比一下就完事了呗!

在眼前这江东看似完美的军容之下,刘备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某些不和谐的细节

在侧翼冲出的那一艘斗舰上,数名操橹控帆的赤膊军士,动作迅捷如猿猱,于颠簸的甲板上奔走跳跃如履平地,显然皆是百战精兵。

但是没冲出来,不是检阅重点,靠后面的另一艘艨艟上,倚靠在女墙边的十馀名持戟士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