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9章 椓之橐橐(3 / 4)

加入书签

拿着一把刀,在战场上和对手曹军兵卒面对面的砍杀。

那么赵闳这种类似于‘火炮精度加成的buff’,能起作用么?

同样的,也有陈戊。

让赵闳和陈戊,挥舞着刀枪到前线搏杀行不行?

也可以,但是无疑是一种浪费,就象是将金丝楠木塞进炉灶当中煮饭一样。

在斐潜之前,不,甚至是在封建王朝的绝大多数时间内,都没有‘人尽其才’的概念,而是只有‘人口众多’的自豪。

做这些事情,要花时间的

可是有人就不喜欢花时间,甚至是习惯了‘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等类似的话语,充盈着封建王朝上上下下的每一个角落,拥堵了原本应该有机会施展才能的某些人的道路。

其实这句话隐含的本质,就是统治者把劳动者视为可以随意替换的工具!

工具,就不是人。

而这句话之所以能成为威胁劳动者的典型句式,其根基在于封建统治者,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地主、官僚)拢断了几乎所有内核生存资源——土地、官职、晋升信道、甚至人身自由。

农民依附于地主的土地,读书人依附于科举制度和官僚体系,商人依附于官府的许可和庇护。

在资源高度拢断且稀缺的环境下,个体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和选择馀地。

‘你不干’意味着失去生存基础,而‘有的是人干’则残酷地展示了这种拢断带来的劳动力的买方市场优势。

个体不再被视为有尊严、有独特价值的存在,而仅仅是完成某项任务、填充某个位置的‘工具’,‘消耗品’。

在封建体系中,无论是底层的农民、工匠、士兵,还是中层的官吏,甚至高层的某些大臣,在更高一级的权力面前,都可能被视为可替换的零件。其个体的技能,忠诚,以及付出,在‘有的是人’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同时统治阶级也通过不断重复这种话语,系统有效地制造和维持恐惧与无力感,迫使普通的百姓民众屈服于现有秩序,压抑其反抗的意识

可是斐潜知道,正常的社会,是需要百花齐放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造就出了传承千年的华夏文明。

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百花齐放了,大航海大殖民,各种思潮的涌动,而在辫子国内,依旧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最早展现出人类多样性的,是华夏,可是最早抿灭多样性的,也是华夏。

斐潜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营帐,投向了不知名的某处。

片刻之后,斐潜看了看庞统,又看了看张辽,‘时机已至。曹军如今多半已经习惯了其兵卒视炮停为喘息之机,其将领亦渐生懈迨轻慢之心’

张辽心领神会,眼中战意升腾,‘末将请命,率部为先锋,破曹军土垒!’

斐潜微微颔首,‘善。传令各部,依计划准备,三更造饭,五更出发!先破了土垒这层外壳!’

帅帐外,夜风渐起,吹动旌旗猎猎作响。

巩县的黎明,带着夏天难得的清冽寒意。

东方的天际线泛起一层鱼肚白,将曹军土垒土墙的轮廓勾勒得愈发狰狞。

土垒后方的曹军兵卒大多还在简陋的窝棚里蜷缩着,试图抓住最后一点温暖。

值夜的哨兵抱着长矛,倚在冰冷的垛口后,眼皮沉重地打着架,嗬欠连天。

连续十馀日骠骑军雷声大雨点小的‘例行公事’,早已磨平了最初的惊悸,只剩下深入骨髓的疲惫和一种近乎麻木的‘本能反应’。

炮响,躲藏;炮停,探头。

周而复始,如同刻在骨子里的钟摆。

河水西岸,骠骑军阵地似乎依旧是一片沉寂。

没有往常拂晓前的喧哗整队,没有锅灶的炊烟,甚至连战马的嘶鸣都刻意压制了。

在曹军兵卒不以为意的沉寂之中,无数双眼睛在黎明前的微光中闪铄着锐利的光芒,如同蓄势待发的狼群。

士兵们沉默地检查着甲胄的系带,摩挲着刀锋枪尖,相互看着身边的伙伴,等待号令的下达。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绷到极致的张力,仿佛一张拉满的强弓,只待那一声弦响。

前沿炮兵阵地。四门六斤炮的炮口黑洞洞地指向对岸的西垒乙段、丙段结合部。

那里,是赵闳反复校射后确定的、曹军习惯性龟缩的内核局域,也是工兵陈戊铺设的额外信道最终指向的薄弱点。

赵闳站在火炮观察位置上,眼睛死死盯着西垒上几个模糊的哨兵身影。

兵卒给滴漏灌满了水。

水滴打落在滴漏底部的水桶当中,发出有规律的声响。

‘目标确认:乙丙结合部。’

赵闳一字一顿,斩钉截铁,‘装药,戊字炮,三斤二两;丁字炮,三斤整。其馀两门,三斤一两。射角按昨日黄昏最终校定参数,戊字炮右一分,丁字炮高一分修正。’

他的命令精准到每一斤火药,每一分角度。

这是之前数轮炮击堆砌出的经验。

炮组兵卒如同最精密的机械部件,在微光中无声而迅捷地运作。

炮膛早已清理完毕,冰冷的药包被塞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