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盘根错节(1)(1 / 2)

加入书签

第978章 盘根错节(1)

济南城。

某处。

“一介,我等此来山东,真能查出想要的?”何楷眉头微蹙,看着闭目养神的蒋臣,语气低沉道。

“不到最后一刻,某也说不准。”

蒋臣淡然道:“在侦缉队这么久,遇到的状况不少,这等道理你不是不懂。”

“那你为何要见袁可立?”

何楷讲出心中所疑,“王永吉这条线,也是在查阅卷宗时无意间发现的,一介又如何确保,在王永吉势起之际,袁可立真就没做过什么呢?”

“好,就算袁可立没有做什么,但谁又能确保在此之后,袁可立不会派人质问?真出现这种事,岂不是打草惊蛇了?”

“有些时候打草惊蛇,未必就不是好事。”

蒋臣缓缓睁开眼眸,露出淡笑道:“因为辽东那桩假币案,不止牵扯到在辽的一批文武,还有别的群体,还顺带牵出在京勋贵,而在如此案情下,先前逃窜的佟养性、佟养真也牵扯其中。”

讲到这里时,蒋臣眼神凌厉起来。

“我不知道此二贼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蒋臣继续道:“但某却知道一点,不将此案深挖下去,那对社稷,对朝廷而言都将是坏事!!”

何楷沉默。

蒋臣讲的这些,他都明白。

不然他也不会跟着来山东。

但是他却不明白,为何蒋臣就如此笃定,能在山东查到想要的?真要查明,难道不该是去东南吗?

毕竟一些掌握的线索是指向这里的。

蒋臣的心思,他猜不透。

但也是这样,侦缉队的主官是蒋臣,而非是他何楷!

别看侦缉队是隶属于造币清吏司的,但那也只是挂个名而已,侦缉队是一支极其特殊的组织。

是确保大明币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涉及钱法向币制倾斜,继而在一定周期内将铸币权收归中枢,使中枢彻掌铸币大权,将铸币税归于国库,叫地方有司不得参与其中,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大明朝,中枢与地方是上下统属关系,地方要绝对服从于中枢,但这也仅是在法理上这样。

可在真实的情况下,中枢与地方是有博弈与试探的,不是说中枢的政策颁布下来,地方就会不打折扣的贯彻落实。

这不现实。

也不可能。

毕竟地方也有很多问题与难题,想要解决这些的话,就必然要有权,有势,有钱才行,不然治下的那帮人凭什么听你的?

做官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能主治一方吗?

别管是在中枢,亦或是在地方,这个道理是不会变的,可没有上述这些支撑,底下的人凭什么听你的?就凭职官与品阶?

大明的官场,还没有肤浅到这种程度。

蒋臣之所以要来山东,且不顾很多人的反对要来,是因为他发现想在辽东做这些,势必要通过海上才行。

陆上是也行,但太慢了。

这也就排除掉很多种猜测。

而在这桩案情的延伸下,又发现一股暗藏的势力,甚至可能是多股联合,那就要揣测他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结合在辽查出的,蒋臣笃定这股暗藏势力,是为了财,而非是为了别的!

这就有意思了。

山东在近几年来,因为有北直隶、山东的遮掩下,做的很多改变,其实没有引起太大关注与议论。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山东沿海的发展,一直处在较快的速度下,特别是以海贸为首的延伸产业。

如果仅是这些,尚无法叫以上猜测有站稳脚跟之处。

可蒋臣是见多识广的,想要通过海上去辽东,最快的要么从北直隶,要么就从山东,而在北直隶太过扎眼,反倒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山东,是最佳的选择,更别提,近几年来,山东跟朝鲜的海上贸易,规模也是在不断增幅的。

“我等要查的这桩案子,看似是简单的假币,实则在背后牵扯到很多。”在何楷的注视下,蒋臣语气低沉道。

“东南诸省,即便某不过多强调,你也知道天子对其有多重视,有些腌臜事,你我也是清楚的。”

何楷点点头。

他是泉州人士,而蒋臣是桐城人士,即便没有持续至今的东南生乱,他们也对一些事是有了解的。

“所以某真的想要瞧瞧,在看不到的地方,究竟藏着多少陛下讲的利己派!”

蒋臣眼神冷厉道:“大明有今日,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天下安定,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太难了。”

“如果人人都知难而退,那做这个官,究竟是为了什么?”

“或许在你看来,某讲这些话,是很空,很假的,但某却坚信一点,如果有些事,你不做,我不做,那大明的今日,早晚是要倒回去的。”

这些年来,在侦缉队任职期间,蒋臣在京的日子很短,他长期活跃在地方,尤其是北直隶、山东等地,特别是此前还去了辽东,这些地方的改变,跟他先前所知晓的,用天翻地覆都不为过。

有些人读书参加科举,是为了逆天改命,能够跻身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