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李老师的表演指导(2 / 3)

加入书签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话剧团正在逐渐被淘汰。

这几位当地话剧团的年轻演员态度很端正,前几天没有戏的时候也天天跟着剧本到现场学习,亲眼目睹了李唐是如何指导仲村亨。

临街一栋小平房就是张子怡饰演的丁慧的家,里外两间,中间有一道日式的移门。她有个哥哥,高高的个子,戴着副眼镜,看起来很斯文。

李唐点了点头,回头跟张子怡道:“子怡,我们开始吧。”

如今李老师这个称呼对于李唐来说绝对是实至名归的。

然后为了创收又办了所谓的导演专业的夜大学大专班。《李卫当官》里演知府的那个白胖子余谦就是从这种大专班毕业的。

王导就是属于这一种,不过他还算幸运的,作为有编制的上影厂导演能够有机会成为楼烨的执行导演。

“没问题!”

他们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对于他们这种地方话剧团的演员来说,能够出演楼烨的电影,甚至能够跟大明星张子怡对戏,简直就跟天下掉馅饼一般。

此时面对李唐的发问,王导连忙露出八颗牙的笑容,同时用谦卑的语气道:“李老师,如果您方便的话,导演请您帮忙指导一下演员。”

别的不说,就说遍布京城的那些文化界的北漂们,动不动就是哪个话剧团出来的。

当地的话剧团情况也一样,基本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境地,过去挑大梁的有本事的都出去了。下海的下海,北漂的北漂,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眼前这几位就是话剧团全部的年轻演员,当初试镜就是从他们四个人当中选出有戏份相对重的哥哥的角色,其余都是跑龙套。

现场是城区的一条老街,两边的建筑都是伪满洲国时期的,充满了日式风格。因为陈旧,又无力拆迁改造,日渐荒芜。剧组的到来使得这里又重新热闹起来,那些穿着各式民国服饰和日式浪人服饰的群演们蹲在街边休息唠嗑,剧组的工作人员正在不停地忙碌。

张子怡说完便主动退到房子外面。

所以说程尔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李唐这个贵人。而且他还听说张一百进军电影领域,同样获得了李唐的帮助。

只是当他刚走出门就遭遇到了日本人的刺杀,原来他从事的反日活动早已被日本人获知。在屋里的小张同学看到了这一幕,正欲跑出来救哥哥的时候,被哥哥的一位同学拉住。

另外在经历了特殊年代后,导演这个专业断层很厉害。中间还穿插着很多类似干部进修班。有的是确实为了充电,而有个只是混章文凭而已。

李唐也算看出来了,小张同学那是妥妥的体验派,慢热但爆发力极强。说实话,一般人还真不一定能够接得住她的戏。

虽说他们的戏份,可能观众看过电影之后压根就记不起来他们是谁,但站在一个普通演员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份资历。下次如果前往剧组试镜,甩出这份资历,找一个合适的配角应该不成问题。这等于是给了你迈入影视行业的敲门砖。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能够让大明星张子怡、李唐记住你,也许迎接伱的可能就是一条康庄大道。

缺乏原创,推陈出新不够是另一方面。就比如李唐所在的上海话剧中心,当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是靠《商鞅》、《正红旗下》、《乌鸦与麻雀》、《chen yi市长》等经典话剧包打天下,经久不衰。

他们都是当地话剧团的年轻演员。其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各地的话剧团逐渐走向没落。原因多种多样,电视机的普及是一方面,毕竟大家更爱看免费的电视剧,而不是钱去剧院看戏。

应该说有了李唐的表演指导,剧组拍摄的进程明显快了不少,仅仅用了十天就完成了抚顺这边的拍摄,然后剧组又马不停蹄分别去隔壁省的长春,以及利奥宁滨海城市达利安取景。不出意外的话,月底之前肯定能够完成在东北的拍摄。

那位饰演哥哥的年轻演员,并不是说他的演技不过关。象他们这种地方上的话剧团,很少有上戏、中戏或者北电科班出身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是话剧团自己办的学员班。有点类似学徒的兴致,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慢慢成长起来的。可别看这种学员班,八九十年代很多大明星都是从学员班里出来的。

其实话剧说到底还是小众艺术,是一种都市文化,不是大众消费品。上海和京城因为都市人口的基数大,小资和文化人比例比较高,才使得话剧中心和京城人艺能够长久不衰。

他知道妹妹可能有事,但工作要紧,他只能腾出一只手,揉了揉小张同学的脑袋,报以温和的微笑,好象再告诉她等自己回来再说。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他对李唐尤其的尊重,他或许也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李唐的帮助。虽然看似目标还很遥远,但有机会结个善缘还是好的。

入戏的小张同学力气很大,差点就挣脱了,好在经过之前几次拍摄的龙套心里有数,抓的很紧。而另外两位同学冲上去跟日本人搏斗。却不想日本人腰间绑着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