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在希望的土地上(2 / 7)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关注王正平的行动。
有些人在远处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有些人则默默地走到田间,帮着王正平干1些力所能及的活。
王正平看到有人来帮忙,心中充满了感激。
他1边干活,1边和村民们交流,向他们介绍蔬菜大棚的好处和前景。
在王正平的努力下,几个大棚的框架终于搭建起来了。
接下来,就是铺设薄膜、安装灌溉设备等工作。
这1天,王正平正在大棚里忙碌着,突然听到外面传来1阵吵闹声。
他走出去1看,原来是李大爷带着几个村民来了。
李大爷走上前,拉住王正平的手,说:“王书记,我们想通了,愿意跟着你1起干。”
王正平听了,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太好了,李大爷,有了大家的支持,咱们1定能成功。”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蔬菜大棚的建设中来。
观音镇的田野上,1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然而,王正平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1步。
未来还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等着他们,但他坚信,只要大家团结1心,就1定能够实现观音镇的崛起。
观音镇,1个地处偏远的小镇,平日里宁静而祥和。
当清晨的第1缕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时,王正平已经早早地来到了那片空旷的田间地头。
微风轻轻拂过,带着些许泥土的气息。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若隐若现,仿佛1幅淡墨的山水画。
王正平身材高大,宽阔的肩膀像是能扛起千斤重担。
他穿着1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衬衫,衣袖挽至手肘处,露出结实的小臂。
那张刚毅的脸庞被岁月刻下了几道浅浅的皱纹,却更增添了几分成熟与稳重。
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燃烧着1团永不熄灭的火焰。
此时,他正站在田埂上,手中拿着1张蔬菜大棚的设计图纸,目光专注地审视着这片土地。
在他的身旁,聚集着几位村民代表,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忧虑和困惑。
其中1位叫李大爷的老人,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如同沟壑纵横。
他穿着1件破旧的灰色褂子,手里拿着1根烟袋,眉头紧皱地说道:“王书记,这蔬菜大棚咱没弄过,能行吗?万1赔了,这1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
他1边说着,1边深深地吸了1口烟,吐出的烟雾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王正平转过头,微笑着看着李大爷,温和地说道:“李大爷,咱们不能1直守着老传统,得尝试新方法。蔬菜大棚能控制温度和湿度,种出的菜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需求大,肯定能赚钱。”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
然而,李大爷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王书记啊,你年轻,有冲劲,可咱这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地的,这突然要搞什么大棚,俺心里没底啊。”
另1位村民代表,是个中年汉子,名叫赵2牛。
他身材魁梧,皮肤黝黑,1双粗壮的手不停地搓着衣角。他接着李大爷的话说道:“就是啊,王书记,这大棚得花不少钱吧?要是亏了,咱们可咋办?”
王正平耐心地解释道:“大家放心,前期的投入是必要的,但只要咱们用心经营,收益肯定会远远超过投入。而且,政府也会给咱们1定的支持和补贴。”
“可这技术咱也不懂啊,万1出了问题,谁能解决?”
人群中又传来1个质疑的声音。
王正平看着大家,眼神中充满了理解和鼓励:“技术方面,我会去请专家来指导,咱们自己也要多学习。只要咱们肯下功夫,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尽管王正平说得头头是道,但村民们的顾虑并没有完全消除。
他们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着,眼神中依然充满了犹豫和担忧。
王正平深知,要想让大家信服,必须自己先做出榜样。
他深吸1口气,坚定地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担心,那我先自己带头建几个大棚做示范,如果成功了,大家再跟着干。”
回到家中,王正平的妻子正在厨房忙碌着。
她听到王正平的决定,停下了手中的活计,1脸担忧地说:“正平,你这是何苦呢?万1失败了,咱们家的日子可怎么过?”
王正平走到妻子身边,轻轻地握住她的手说:“老婆,我知道你担心,但这是为了观音镇的未来。如果我不带头,谁还会相信这个项目能成功?”
妻子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他的决定,只能无奈地点点头说:“那你自己要注意身体,别太累着了。”
第2天清晨,天还没亮,王正平就扛着工具来到了地里。
他开始丈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