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1章:硬气!辽国使团狼狈离京,搅局的东瀛人来了(3 / 4)

加入书签

辽国使团走后还没半日,富弼的谴责国书便写出来了。

洋洋洒洒三千多字。

从亵衣藏书写到在龙羽军军营放火,骂完辽国使团骂辽国朝廷。

欧阳修看过后,又润色了一番,直接达五千余字。

此事。

大宋占着绝对的道理,怎么骂都不过分。

当日,此谴责国书便也送往了辽国,预计元月初便能送到耶律宗真的面前。

紧接着。

汴京城渐渐恢复了宁静,百姓们再次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过年这件大事上。

腊月二十四日,交年,即小年。

汴京城内,年味渐浓。

这一日。

家家户户都会购买门神、钟馗、桃板、桃符之类需要张贴的年庆物品。

一般百姓家。

会在灶门上涂抹上酒糟,会将灶王爷的画像贴在灶台上。

富贵人家则会摆上祭台,请僧人或道士诵经,并准备一些酒品祭神。

街头巷尾,已有人开始燃放爆竹。

无数小孩子疯跑打闹,过年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

……

午后,变法司。

赵祯、两府三司的相公,变法司所有成员,齐聚议事厅。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变法总结会议。

过完这个年。

全宋变法便已跨过三个年头。

这一刻。

每个人都在阅读变法司新出的《全宋变法三载纪要》。

每个人看到自己执行过的变法事宜,脸上都不由得洋溢出笑容。

这一年。

朝廷施行茶引法,改革官营榷卖制度,清除大量吏员,让底层的小商人们和百姓都得到了实惠。

这一年。

全宋蹴鞠大赛如火如荼进行中,不但为底层百姓提供了诸多赚钱机会,且使得各个地方州府的商贸流转更加频繁。

这一年。

大宋打赢了辽国,俘虏了辽国大王耶律重元,废除了岁币,大国之威尽显。

这一年。

大宋开始啃全宋变法的最硬骨头,全面改革吏治,裁官减官,预计在明年年初在地方州府将彻底铺展开来。

……

待众人都看罢《全宋变法三载纪要》,赵祯缓缓开口。

“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

“年底总结的话语,朕在朝会上已讲过,便不再赘述,咱们展望一下明年。”

“明年的重点,自然是地方裁官之策的执行。地方裁官,依旧是一块硬骨头,咱们要一口一口啃下来,绝不妥协。此外,变法的各种策略要继续监督,严格完成……”

“明年,可能是平稳发展的一年,但也有可能存在诸多变数。”

“或许,西夏会侵袭边境;或许,我们会与辽国全面开战;或许,南境的侬智高会再掀起事端……”

“但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要彻底解决。朕认为,我们明年的全宋变法主方向:应该是变中求稳,稳中求变。”

“朕记得,去年询问你们接下来的变法重点时,你们有的想要扩充军备,开拓西北;有的想要继续扩建州学、县学、书馆;有的想要修缮大河堤坝,防止洪涝灾害;有的想要大力垦荒、修桥修路,解决百姓生活存在的各种问题……”

“朕认为,这些都可以陆陆续续开始做了,但必须要在变中求稳!”

……

此番会议,一直开到了黄昏,核心只有八个字:变中求稳,稳中求变。

而后。

赵祯便带着众臣来到了樊楼。

宫内设宴,规矩太多,远不如樊楼自在舒服,喝的尽兴。

赵祯也乐于在禁中之外,与众臣举杯共饮,聊一聊一些趣事。

这场酒,足足喝到深夜,众人才散去。

接下来的日子,已无须点卯上衙,若衙门无事,便可待在家中,准备过年的年货。

……

腊月二十七日。

自吃罢早饭,苏良家中,便人流不断。

因当下苏良总领御史台,而其岳父唐泽又是长辈,居住在汴京城中。

依照礼数。

御史台的官吏们、包括王安石、司马光等被苏良提携的平辈人也都来到苏良家提前拜年。

这些人,主打一个礼轻情意重。

有的送两壶酒,有的送一包茶叶,有的送一个精致的瓷瓶,还有的送一本书……

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送的礼物最别致。

王安石亲自扛来三十斤面粉,称乃是济南府今年的新麦磨成的好面,甚是劲道,让苏良尝一尝。

司马光则是送来了一册他近期撰写的史论,让苏良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