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5章:兴武之策!我,苏景明,为天下武人代言!(4 / 4)

加入书签

不放,没完没了,正是他们想看到的。”

苏良的倔脾气来了。

“文武应平等,我不允许这些文人骑在武人的脖子上!他们都是为我大宋立过军功的,我建议对那些书生严惩,不然以后武人们更加抬不起头来!”

“一旦严惩,此事将会更乱!你就别再添乱了,擢升武人地位非一朝一夕之事,天下的读书人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耐心些!”

“等他们适应,咱们的将士都废掉了!”

苏良想了想,突然眼前一亮,道:“那些人所排斥的并不单单是狄帅任枢密使,而是狄帅任枢密使后,武人地位逐步提升,谁也阻拦不了。”

“既然如此,我就献一策,让他们死心!即使狄帅被罢了枢密使之职,武人们也不会被文人骑在脖子上!”

说罢,苏良蘸墨提笔,开始撰写起来。

曾公亮站在一旁,心情激动。

自全宋变法以来,苏良所写之策,皆为良策。

若能一下子提高武人地位,那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麻烦,文人们再攻击狄青,便没有太大意义了。

唰!唰!唰!

笔走龙蛇,苏良的速度非常快。

不到半个时辰,便一气呵成,写出了一道提升武人地位的策略。

其名为:兴武策。

曾公亮朝着未干的墨迹一吹,当即认真看了起来。

看完后,他有些懵。

“此策,实为良策,但官家能……能同意吗?”

苏良这道兴武策,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其一,在各地州府如兴建州学府学那般,兴建武学院。

教授武人学习军事谋略、兵书兵法,各项军阵武艺。

其重心为:谋略为先,武艺次之。

直白点来讲,武学院就是培养军队将才之地。

其二,重视武举,新设武状元,武进士,与科举取士并重,使得武举考试登榜者也能在轩外唱名。

武举制度,起于武周时期,不过最开始都是选拔武艺高超者。

宋代也有武举,但不受重视,基本都是时而被废,时而恢复,甚至沦为了一些外戚朝着军队塞自家人的途径。

中武举者,根本没有什么地位。

苏良之策,乃是要武举与文举并重。

若此策施行,那武人亦有资格享受轩外唱名的资格。

武人的地位将迅速擢升。

以后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非“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了。

“景明,我最欣赏此策的两个地方,其一,你一直在强调文武并重,方可兴国,我赞成这一点。”

“此外,你将武人之谋略放在武艺之上,强调武人多读书,这才是真正的强兵之策,将有能耐,兵才有能耐,脑子永远比身体更具有杀伤力!”

“让武人也有资格轩外唱名,老夫想一想都兴奋,若能成,我大宋绝对能超越汉唐!”曾公亮务必激动地说道。

他虽是文臣,但极为痴迷武事,尤其是兵法韬略。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