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牛刀小试(一)(2 / 3)

加入书签

是让自己没能挽救郭府。这还可以说是人力不可胜天,对于一个孩童来说,政治倾轧再原始一些也是不可抗力,能够最终救出包括自己在内的四个人,已经是先知的胜利了。可是对于病患呢?

这个时代的病症,绝大多数在前世那种科技水平下都是小病吧,可是郭炜就是对此无能为力。他不是学医的,更不是学中医的,董氏具体什么病,郭炜看不出来,就是问瞧病的太医,郭炜也听不懂。

即使不懂医吧,前世也有很流行的一些验方,可是郭炜同样是不记得,连试一试的机会都没有。他就知道人参、虫草、当归、三七这些名贵药材的名字,连怎么配伍药方和这些药材长什么样子,郭炜都是一概不知。

郭炜的记忆中真正有用的,恐怕只有一些单方了——譬如他曾经听人介绍用鱼腥草泡过茶,也知道云贵川一带喜欢吃凉拌鱼腥草,这玩意有一点治腹泻的作用;他还知道阿司匹林的重要成份水杨酸可以用柳树皮替代;知道药用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有奇效;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抗生素。

可是这些知识对于眼前董氏的病没什么用处,她不是头疼脑热和腹泻,也不一定是感染。至于抗生素应该怎么培养提纯,郭炜是一点概念都没有,而硝-酸-甘油虽然不是为了药用郭炜将来也要努力制取,但是安全制取也是没把握的事情,更何况药用的还需要其他什么工序,郭炜就更加不知道了。

想想郭家这些人,除了乾祐之变非正常死亡的,还有很多都算得上英年早逝。

郭威的原配柴氏,也就是郭荣的亲姑姑,现在被追封为圣穆皇后,二十一岁嫁给郭威,生了四个女儿活来下两个,自己在三十一岁就去世了。虽然郭威那时候还没有发达,但是柴氏是带了嫁妆的,不会是贫病交加,多半也是医治无效。

郭威的第二个妻子杨氏,杨廷璋的姐姐,被追封为淑妃,三十二岁难产。

现在郭炜面前的德妃董氏,也不到四十岁。

已经被符家送到澶州嫁给郭荣的符昭环,在另一个时空只活了二十六岁。

当然还有郭荣,另一个时空里三十九岁赍志而殁,历代多少人为此扼腕。

郭炜现在多么希望自己当年曾经辅修过医学啊,最好还是不太依赖现代化医疗器械和制药工业的中医。

第二十七章牛刀小试(一)

郭威再也受不了兖州叛旗戳在那里四个多月,这眼看着就到了夏收夏种的时节,平叛大军还堵在旷野,兖州周边恐怕就要绝收,夏税将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决意亲征。可是在付诸朝议的时候,这个想法却被几个重臣强烈反对。

或许在中书令冯道看来,像郭威这样能够掌控局面并且与民为善的皇帝实在不多见,很值得珍惜,而郭威这时候已经年近五旬了,盛暑出行于野次,难保没有个好歹,于是就极力劝阻;而对于枢密使王峻来说,则是在率军救援晋州一战之后喜欢上了亲自领军,所以一方面极力劝阻郭威的亲征想法,另一方面还在指责曹英等人平叛不力,真实的意图则在于利用这个机会再掌兵权。

郭威原来也不是一意孤行的主,而且考虑到自己的身体也确实渐感不挤,一时间有些犹豫。

但是兖州的慕容彦超就如同一块痈疮,如果不能及时清除的话,恐怕就有进一步扩散的危险,从而波及到其他的和平地区了。在自己战战兢兢励精图治,已经让境内粗安的时候,怎么能够放任这种事情发生?

不过派王峻也是不能考虑的,如果每逢出师需要强硬人物压阵的时候,派的都是枢密使王峻,那就更不可行了。后汉的兵权是怎么落到自己手中的,这前车之覆可还在那边摆着呢。虽然自己一向待王峻如兄,和刘承祐对待自己的方式态度决然不同,但是人的心性是不能轻易去试的,与其寄希望于全面控制军权的人自我收敛,不如让军权旁落这种事根本就不发生。

既然群臣大都反对自己亲征,王峻去也不可行,那么就让在澶州的儿子郭荣去吧,也正好可以让他在侍卫亲军司建立些根基。孰料这个提议一出口,王峻反对得更激烈了,得,这一下就看出来更不能让王峻去,于是议题又重新回到亲征上面。这个时候王峻摇身一变就成了赞成派。

夏,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帝以曹英等攻兖州久未克,乙卯,下诏亲征,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李谷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枢密副使郑仁诲为右卫大将军,依前充职,兼权大内都点检;又以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充在京都巡检。

五月丙辰朔,帝御崇元殿受朝,仗卫如仪。庚申,车驾发京师。

大周广顺二年四月底朝议定盘,五月初五就出发了,郭威可以说得上是雷厉风行,而且在出征之前,德妃董氏已经病倒了。

所以在芒种到夏至这段最是农忙的时候,郭炜却没法去田庄看了,麦收的喜悦、抢种谷子大豆的忙碌没法去体验,试种之中的棉田清沟理墒以备排水防涝则必须完全信任卫伯。

面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