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前哨战(三)(2 / 4)

加入书签

战是一点都不怵,无论自己的对手是谁。

只不过刚才这位说话的嗓门也太大了,虽然前排和左右的军士们恪于军纪没有回头和转头观望,却也听出来声音的主人就是殿前散都头李怀义,而他身后的军汉更是霎时间一齐向他行注目礼。

“马上就要见仗了,所有人等不得喧哗聒噪,军中只能有鼓号和各指挥使、都头的军令声音,违者以军前失律论处!”

殿前司控鹤左厢第一军都虞候李继偓的指挥位置恰好就在旁边,当下立即厉声喝止。

李继偓本来是当年被郭炜抽调到武学培训准备进入锦衣卫亲军的,不过后来因为立功心切而又回到了殿前司,郭荣在世的时候李继偓还是内殿直右第一班押班,在郭炜继位以后的显德七年那次大整训当中,因为李继偓具备火铳部队的训练经验,就被充实到了作战部队的控鹤军。

当然,天子亲从下作战部队,级别肯定是要往上提一提的,更何况李继偓的资历、人脉和水平都不缺,终于是从指挥使这个基层军官的行列跨入了军一级的中级军官阵容。

这回刘光义领军北上阻击从得胜口南下的小股契丹军,因为并非郭炜构想中的两军大战,既是出于慎重,也是出于对殿前司部队战斗力的信任,郭炜没有去铁骑军和控鹤军抽调大部分主力让预备队伤筋动骨。铁骑控鹤四厢的大部队仍然是由殿前都指挥使高怀德率领,驻扎在幽州城的西北角时刻待命,都虞候刘光义只是带着自己的直属卫队和铁骑军的两个军、控鹤军的四个军。为了弥补刘光义所部兵力的不足,尤其是马军的数量太少,郭炜把自己身边的御马直全部派了过去,再加上什么散员、散都头、散指挥等若干马步军,卫跸御驾的殿前司部队就只剩下来内殿直这一支了。

虽然是临时组建的部队,不过在指挥使一级以下并未打乱建制,这些人又还是同属于殿前司这一个军司的,郭炜在大整训的时候又刻意打乱诸军建制以建立他们单纯的阶级观念而不是对上司个人的服从,所以从众军凑集并且开拔至今,刘光义以下军官已经可以得心应手地进行指挥了。

果然,虽然李继偓还不到三十岁,但是他的阶级在那里摆着呢,厉声呵斥之下,不光是李怀义这个年轻的都头就此噤口,其他无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的部众也一齐肃然。

殿前司的阵列就在这种有力的静默当中等待着契丹骑兵的临近。和契丹的骑兵对射?殿前司就是在装备弓弩的时代也没有怕过,就是和江南唐国的步军对射都不怕,怎么会怕骑弓?至于现在么……殿前司的火铳手们万分欢迎所有敌军和他们展开对射,为他们增添勋绩。

第十三章前哨战(三)

耿崇美的心情随着前锋营逐渐逼近周军的阵线而起伏变化着,总体上是向着放心和坦然的方面转化,看来这支周军多半可以确定是没有配备新式抛石机了,那么打垮他们并且进抵幽州城下就是自己的目标。

处在冲锋途中的耿绍雍却是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崔廷勋和耿崇美之间的谈话自然是没有瞒着他,所以耿绍雍也充分掌握了相关的情报,对于前锋营要在周军阵线前面两里地以外列阵不存疑义。

不过在进入冲锋以后,他和麾下兵丁的眼中就只有前面的周军了。周军的新式抛石机响没响、有没有抛射铁弹丸,只要没有砸到前锋营的行列中来,没有破坏前锋营的进攻行动,耿绍雍都是暂时不作思考。

前军已经冲到距离周军阵列不足三百步的地方了,坐骑即将从慢跑转为冲刺,这一次作战手段的选择也就是此时。

远远的看过去,周军的阵列黑压压的一片,前排更是长枪如林,整个阵列并没有因为前锋营的冲近而稍有骚动。这样不动如山的阵势,前锋营若是选择硬撞上去,那是根本就讨不了好的。

武定军虽然因为处在辽国的南疆前线,更掐在山后和山前的交通孔道上,辽国对这里的投入还算用心,所以武定军也算得上是辽国的一支精锐,可是装备水平仍然远不如皮室军和宫卫骑军。

这个没有办法,辽国比不得南朝那样军队的一切装备给养都是由朝廷负责,辽国的社会体制可能还到不了中原那个上古的周朝那种水平,所以兵制中的正军都是有身家的人担任,自带家丁自备兵甲器具,人马的粮草供应就全靠打草谷家丁日间四出抄掠,就连在本境之内都是如此。

既然兵甲器具都是由正军自备的,那么装备水平就完全由其家境所决定,因此整个辽国的军队都难以做到装备水平整齐划一。皮室军和宫卫骑军稍有不同,前者是辽国各部族向皇帝提供精锐组成的腹心部,后者则是辽国皇帝和述律后这样特殊的皇后所属的私人军队和私人财产,其装备固然在原则上还是由正军自备,却可以依靠历次战争的俘掠得到充实。

譬如十多年前太宗领大军南下最后进入了东京,参战的各部族军都发了一阵横财,东京邻近的州县府库被他们抢掠一空,其中得利最大的当然就是皮室军和太宗自属的永兴宫宫户和骑军了。当时作为皇侄从征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