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武定不定(2 / 4)
敌军阵势可就更难了。
决胜的时刻终于要来到了,殿前司部队自刘光义以下同样是有这个感觉。前面才两三千规模的契丹骑兵冲锋只能算是开胃小菜,一鼓之间就将其击退也称不上什么威名,实际上也才只是击毙其中的上百人马而已,能不能算成斩首还得看决胜以后本方是不是可以占据战场。
这次契丹人凑集了几乎有四五千的骑兵,看得出来都是身负重甲,大多数的坐骑都披上了甲具,看样子是打算硬冲本军的阵势了。最关键的是他们这次不再是畏畏缩缩地跑到两里地以外列阵,现在他们列阵的位置距离殿前司控鹤军的第一线长枪手不过才三四百步的距离。
“真是太可惜了!若是我手中有那么一个指挥的炮兵,不,只要有一个都四门炮的兵力都行,这一下就可以把预备冲锋的契丹重骑砸得稀里哗啦的,定然叫他们再也冲不起来。”
眼看着契丹的重骑兵在自己面前施施然地列阵,刘光义两眼冒火咬牙切齿地憧憬着,北虏的领军将领终于明白过来自己这边没有配备大炮,于是居然又敢于欺得这么近来列阵,无疑让刘光义相当的不爽。
“但愿北虏一直都用这种战法才好。先以轻骑掠阵试探,在试出我军没有大炮以后就用重骑欺前列阵,让他们习惯了这么做就好。”
赵延勋人长得其实很阳光,可是说话就是这样阴恻恻的,大概只是在面对逼死祖父的仇敌才会如此吧。
这样将来肯定会很好,陛下率领锦衣卫亲军面对契丹大股援军的时候应该会更轻松,可是当下刘光义却是头疼起来:“我要是有炮兵,当然也不会在起初契丹以轻骑掠阵试探的时候胡乱发炮,一定会留待这个时候打他个措手不及,必然会使得契丹人精心准备的重骑冲锋化为乌有。可问题是我的手里真的是没有大炮啊,让契丹的重骑就这么冲起来,我虽然是不怕的,可是长枪手那些儿郎们的负担就很重了,此战的损伤怕是不会小。”
刘光义前面之所以那么咬牙切齿,固然是因为缺少手段让敌军刚刚接战就大败亏输,更重要的根由还是因为心疼部下即将面临的损伤。重甲的步骑对抗,不能简单地用兵种来评论哪一方更强,这个具体还要对比双方的训练水平、组织水平和指挥水平,但凡是这些差距都不明显的话,那就纯粹是一种以命换命的战法,要命的是作为步军一方还没法回避。
不过殿前司自成军以来就没有败过,刘光义投军以来也没有败过,更没有怕过谁,当年在高平,契丹西南招讨司的上万铁骑还不是未经接战就溜之大吉了?那可还是在李重进他们侍卫亲军司和地方州郡兵混编的左翼部队面前。当时殿前司还是在先帝麾下担当预备队的角色,在右翼侍卫亲军司部队溃散的时候一举反击建功的。
昂然不惧敌军列阵气势的刘光义将一道道备战军令下达,殿前司各支部队全神戒备,静待着对面敌军的重骑冲锋。以前和契丹的西南招讨司没有交上手,现在就让契丹的南京统军司和这支援军来共同检验一下殿前司部队的成色吧。
就在周军屏息以待契丹军发起冲锋的时候,契丹军担当冲阵任务的重骑兵也已经列阵完毕,整个阵列一共五千人马,其中南京统军司的就有将近四千,武定军七拼八凑给凑了一千多人马铁甲俱全的加了进去。
作为全军这次决胜或者说是决死的一击,南京统军司的副使耶律沙将亲自率领这次冲锋,其副手则是耿绍雍。一方面他作为武定军节度使的长子适合统带加入的那部分武定军士卒配合作战,一方面作为有了第一次冲阵经验的人,耿绍雍也可能在战场上作出合格的辅弼。
第十五章武定不定
“崔统军,这支周军很明显并没有你说的那种抛石机,可是他们用一根铁管子射出来的弹丸比箭矢还要犀利。我在阵前听到周军射击时候发出的声响,比雷鸣也差不了多少,这是不是缩小了的那种抛石机?发射的是不是小型的铁弹丸?烦请崔统军仔细回想一下,周军在渡过桑干河的时候所用的新式抛石机,除了抛射铁弹丸的时候有雷鸣一般的轰响,是不是也会升起一股青烟?”
耿绍雍退回本阵之后,很快就从前排幸存的部下那里搜集到了战场资料,这些属下都在那里息马饮水料舔伤口,耿绍雍却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分析。
周军手中所持的兵器,除了前排都是长枪以外,后面那些兵士拿的应该是细长的铁管,他们用这些铁管发射的应该是弹丸,因为本方冲在前面的幸存者见不到箭矢,却可以听见身边同袍倒下前那噗的入肉声,有时还能听见甲片碎裂的声音。
弹丸会有如此强劲确实匪夷所思,平常的弹弓和单兵手持的抛石器其威力根本就比不过弓弩,草原上一般也就是玩耍和狩猎的时候用一用,除了实在是穷得慌的,就没有谁把这个用作战阵之上。不过既然周军的大型抛石机会有革新,小型的说不定也行,大型的可以将大个的铁弹丸抛射到两里地之遥,还能在骑兵阵列中趟出一条血胡同来,那么小型的能够把小个的铁弹丸射出两百步破甲伤人也就不稀奇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