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高粱河之战(一)(2 / 4)

加入书签

,用人命来换我军的弹丸,职部倒是想看看最后真正承受不住消耗的会是哪一方。”

刘光义被问得怔了一下,在心中默想了一回,还真是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面对自己不了解的强悍兵器,一些庸帅心存侥幸胡思乱想走捷径是完全可能的。只不过契丹主派过来救援幽州的主帅领兵十余万,不应该会是这样的庸帅吧?

再说殿前军也根本不怕这种战法。一轮数千发弹丸才击中百骑左右固然可惜,不过儿郎们随身携带的弹丸比弓箭手胡录里面的箭矢可还要多,装填、击发火铳也不像射箭那么费臂力,每个火铳手都射击数十次完全不在话下,还不必提火铳手一共分成了六个轮次。

一个轮次的射击让契丹损伤百骑确实不算多,但是上百个轮次下来,契丹军可就完全不够死的了。就算他们能够耗光火铳手随身携带的弹丸,那就在身后不远的营寨里面还有几倍于随身的存货呢,就是作战当中也随时可以让民夫运上来补给。

只要契丹军的主帅稍微明智一点,比起这样渺茫的用人命来消耗殿前军火铳手的弹丸,都还是会选择用重甲骑兵冒着弹雨突击殿前军的阵列吧。

“哈,契丹军的主帅真不会这么蠢。”高怀德也是自嘲地一笑,自己还真是太患得患失了,居然连这种可能性很小的好事都去担心:“听说对面的领兵大将是契丹的北院大王,领军打仗都有十多年的经验了,虏酋的内乱和各种平叛都经历过,不至于太颟邗。”

耶律屋质的确不可能那么蠢。

在确定了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以后,耶律屋质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兵。

在和殿前军正面相对的北面中路,耶律屋质只留下了左皮室军和五院部、六院部的主力一共六万人马,加上西南招讨司所属的品部、涅剌部等近万部族军充当游骑。左皮室军是耶律述律拨给他指挥的,也是负责监控他的,所以耶律屋质一定要带在身边,而且还要作为最后的力量留着应对周主身边那支锦衣卫亲军可能的异动,之前的各种战斗都不能用上;五院部是他的直属,六院部是南院大王耶律挞烈的直属,都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冲阵的主力将会是他们,届时耶律屋质对两者将会一视同仁。

在殿前军的东北面,耶律屋质大军的左翼,南府宰相耶律瑰引统一指挥奚部和乙室部的大军两万人马,南京道檀州和顺州的随行兵马与少量部族军作为补充。奚部是耶律瑰引从奚王王帐带到南京来的,乙室部则是隶属南府与隶属北府的奚部、五院部、六院部地位相当的部族军,在驻扎西南境的各部族军当中强悍仅次于六院部的大军。

殿前军的西北面,耶律屋质大军的右翼则是武定军和南京统军司的合兵,崔廷勋和耿崇美这对难兄难弟仍然在一起战斗。

方才的第一轮轻骑冲锋,就是中路的部分游骑和左右两翼的部族军轻骑共同发起的,只是付出了不到百骑的伤亡,耶律屋质已经探明了敌方的虚实。崔廷勋所说的桑干河一战遇到的那种新式抛石机,看样子眼前这股周军是没有的,那种强力兵器应该是周主亲自掌握着,和锦衣卫亲军一样随驾;这股周军的主要远射兵器就是崔廷勋和耿崇美两个人说的那种射弹兵,其威力确实很大,两百步的距离就可以杀伤近百骑,让契丹军往常对付中原步阵的许多手法都失效了。

不过这都是小事,只要崔廷勋两人所说都是实话,百骑伤亡就在预料之中,连小挫都算不上。最终决定两军命运的,将是本方重甲骑兵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的雷霆一击,虽然在右翼真正意义的重甲骑兵已经不多了,五院部、六院部和奚部、乙室部的重甲骑兵就已经足够。

第二十四章高粱河之战(一)

契丹军的上万轻骑从两里地以外鼓噪而来,兵分三面以环形阵势压向严阵以待的殿前军,结果还没有冲到高粱河,只是随着殿前军中发出的一阵铳声,契丹军的骑队还没有倒下百来骑,这上万轻骑就在距离殿前军前排两百步左右的地方开始迴转,然后迅速回归本阵。

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冲锋也算是一次攻击?一开始看到契丹军依恃着自己的兵马众多,最终将全军分成了三部以环形围迫殿前军的前方,高怀德还是稍微有点忧虑的,却没有想到契丹军的第一次冲锋会结束得如此草率。

殿前军换装火铳之后也只有都虞候刘光义打过一仗,就是包括锦衣卫亲军的经验在内,火铳部队就没有经历过敌军的围攻,从来都是与敌军正面接战之后轻松取胜,在对付敌军优势兵力的围攻的时候成效到底如何,其实谁都不知道。

只是从理论上来说,火铳替换的还仅仅是弓弩,所以部队以前是怎么作战的,现在其实也差不了太多。既然未装备火铳以前的殿前军和侍卫亲军什么仗都打过,也没有吃过多少亏,现在火铳比它们替换下来的弓弩强劲得多,照理就会更好打了。

不过眼下打退契丹军的第一次骑兵冲锋也太轻松了,这个应该不是因为火铳的威力,而是对方的主帅在弄什么玄虚。

“契丹军这是在用轻骑试探我军有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