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防不胜防(2 / 2)

加入书签

举行的一次专家鉴宝活动中。

一位“故宫博物院专家”也给出了“真品”的认定。

这让赵先生的底气更足了。

按照银行的要求,他先后缴纳了保管费、信息管理费。

保险费、检测耗材费、加急费等总计近4000元费用,便安心等待结果。

然而,最后

等来的却是一纸“现代仿品”的审核报告,别说抵押贷款,连物品真假都成了问题。

被弄懵逼的赵先生,要求对审核报告进行复核。

银行方面的回复则是:要么去香城中文大学,要么去牛津大学鉴定。

国内其他机构的评审一概不认,既有的收费不退还。

赵先生说,“鉴定报告里,牵涉仪器的只有一项x光谱分析,结果是‘铜元素过高’。”

“其余全部是专家肉眼认定的,比如无明显包浆、器件造型拼凑等。”

“我就纳闷,都是主要靠人看,为什么缴费之前众口一词是真品,缴费完了就成赝品了呢?”

赵先生百思不得其解,而这种现象显然不是个例。

其他的古董收藏者也有类似的遭遇。

当记者找到该银行去核实的时候,却被对方告知查无此事。

这个审核中心的一位负责人,回应记者采访时说。

之所以会出现同一件物品,收费前和收费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是因为该机构“业务部门”和“审核专家”互相独立运作。

业务人员招揽回来的藏品中,很多都是不值一提的仿品、赝品,通不过专家认定“是很正常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