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谋划咸城人事问题(3 / 4)

加入书签

正好和咸城市级别对应。

于是,王鸿涛让秘书陈剑飞通知咸城市委书记宋仲豪以及市委副书记来办公室。

接到通知后,两人迅速出发。

两城合并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基本已成定局,咸城市干部群众欢呼雀跃,唯独市级领导班子愁眉不展,因为前途未卜,副厅级在咸城算个人物,但在长安多如牛毛,毕竟两个城市级别不同。

如果让副市长去长安担任副市长,那没说的,副厅变正厅,必须欣然上任,还得敲锣打鼓、摆酒庆贺。给个职能局局长,虽然也是副厅级,但感觉有点不得劲,如果这个单位是强势部门,也可以接受。如果安排个组织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虽然同样是副厅,但那能一样吗?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道理谁都懂。

所以,涉及任何改革,最大的阻力往往来自领导,而不是普通民众。

对于普通干部和群众来说,谁管不一样?被长安管,能享受和长安市民同样的待遇,尤其是医保,那是天大的好事!对于干部来说,面临着单位级别的提升,工资、待遇各方面都会水涨船高,这样的机会,一生难得遇到,都能用喜从天降来形容了。

途中,副书记李云睿略显担忧道:“书记,合并对我们来说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大伙都挺担忧。”

宋仲豪说道:“我这个市委书记都不担心,你们担心啥?你是搞组织工作的,看看这次省里的人事调整,银州系、长安系用了多少干部?放心吧,好好配合王书记工作,你听过、见过他亏待过手下人?云睿,咱们一起工作有五年了吧,给你个忠告,不能只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在王书记手下工作,低头拉车,踏踏实实、埋头苦干是基础、前提;抬头看路,是心怀目标,能稳步向前。我认为两城合并,对咸城来说是大大的机遇,有时候跟对领导能让你少奋斗十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郑斌知道吧,一年不到,从高新区调整为副书记,这次又去了省发改委,你信不信,不出两年完全有可能提拔为副省长,大树底下好乘凉!副市长张雪梅一步到位成了省国资委主任,还有银州组织部长去了审计厅,好好想想吧!”

李云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心想可能真是个机会,不过前提是能不能进入王书记的法眼!

王鸿涛先会见市委书记宋仲豪,手里还有一份咸城市领导班子简历,是省委组织部送过来的。

客套了几句后,王鸿涛说道:“仲豪,前几天去了趟京城,咸城并入长安如果不出意外已成定局,现在就是等文件。今天叫你来,是想谈谈你个人问题,当然,不是组织谈话,咱们随意聊聊。”

宋仲豪哪敢随意,但还是把握原来的态度,说道:“我服从组织安排,书记认为我去哪合适,我就去哪。”

王鸿涛笑道:“你这是把难题抛给了我,其实我考虑过你的问题。咸城的经济体量一直以来在省内排第三,不过这两年被成仓市超越,那也稳居第四,如果调你去其它市任职,除了银州,其余都不合适。省直部门我也考虑过,不是很合适,市委书记门槛没那么低。思前想后,有三个方案:一、去省委或者省政府任职,估计副省长的可能性更大;第二、担任长安市长,不过短期内无法达成,我想你也不愿意冒这个险,来长安担任副职;第三、省公安厅长到任,可以争取一下那个位置,后续有可能兼任副省长。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案,你考虑一下,如果你愿意去省直部门,除了发改委和财政厅,其余任你挑选。”

宋仲豪稍作思考便说:“书记,我想去省政府,想在您麾下任职。”

“仲豪,想去省政府任职可以理解,我向省委推荐。至于我嘛,你不要过于乐观,两城合并的事我要负责到底,这是中央领导的指示。”

“书记,您是最适合带领三秦人民追赶超越的领导,这是全省人民共同的呼声,民意不可违,想必中央一定会有所考虑。”

王鸿涛说道:“组织有组织的考虑,我们服从组织决定即可,有些事、有些话得慎言!”

宋仲豪有心关心一下市长刘军和其它班子成员的安排,但想了想还是忍住了,领导想谈自会主动谈,还是先操心自己的前途命运。

看着咸城市的名单,王鸿涛问道:“仲豪,作为班长,你觉得咸城市那些干部可堪大用。”

宋仲豪想了想,说道:“书记,组织部长、常务副市长被双规,副书记李云睿代管组织工作,这个干部是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工作方面有一定的思路,作风比较硬朗,为人正派,年龄也不大,有培养价值。至于市政府那边,我不做评价,咸城市经济滑坡有很多原因,我这个书记肯定要承担责任,但我想市政府的责任更大。”这是把整个市政府班子全盘否定了。

王鸿涛又询问了咸城县区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的情况,宋仲豪全部如实相告,让王鸿涛对咸城市的领导有了大概的印象。

“仲豪,今天就谈到这,有什么动向我们再沟通。”

“书记,有工作您随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