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千里大逃亡九(2 / 3)

加入书签

无论哪一方想要杀死他?不比碾死一只蚂蚁要来的轻松。顿时心中大为惊恐,唯恐王承恩真的就这么算了,他绞尽脑汁想着解决的对策。

哎!还别说真的就让他想到了!真不愧李金羽送他阴险狠辣的评价。

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王顺先是磕了三个响头,口一张,一条毒计就说了出来。

"启禀公公,按理说这帮人我亲身经历过,对于他们的战斗力也是知之甚详,本来不该反对戒难禅师的建议,可是每想到公子惨死在我的面前,而我却无能为力,心里就如同刀割,彻夜难眠。我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当时战斗的那个场面,倒是让我找到了他们的几个弱点?"

这么一说王承恩顿时来了兴趣,停下了脚步,走到了王顺的面前,压低身子,死死的盯着王顺,"说!"说实话对于王顺这个人,王承恩并不是很看重,相反反而有些厌恶。尤其是自己继子一帮人都死了就他自己逃了回来,他甚至都动了杀心。不过限于自己的承诺,无奈之下也就只能放他一马,不过心中却很是不待见他,就想着以后找个机会把他打发走就是了。却不料今日里他却给了自己一个惊喜,在其他人尽数的沉默寡言的时候,他跳了出来,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于是王承恩就决定给他一个机会,看看他的说法能不能说到自己心里去。

王顺武艺说不上多么拔尖,和这个心理素质真的很高。而且对于王承恩所带来的压力他并不是多么的害怕。而且王顺这个人,很是善于察言观色,从王承恩一些下意识的举动当中,他已经感受到了善意,并且有了兴趣。最为一名手下,最怕的就是头头不感兴趣,把自己当做陌人。

"启禀公公!这一帮人哪怕他武艺再怎么的超群,可到底还是肉体凡胎,受到伤害还是会死的。因此我建议以强弓劲孥围攻与他们。想必万箭穿心的情况下我才不会认相信他们还能继续活

下去。"

王承恩心里就是一喜,是啊!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群狼。这也倒是个办法,岂不知?就连那些高高在上的先天宗师,也害怕军队的围攻,这才有了供奉堂的妥协。

不过这其中还有其他的问题,她还没有弄得很清楚。一是具体的行动方针。二是想要这样大规模的调动军队,自己可就有些越线了。作为一名太监,王承恩清醒的知道,自己的权势完全来源于皇帝的信任。要是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就连一个普通人都跟不上。不免的有些头疼起来。

心烦意乱之际,眼光下意识的就瞅了一下跪在地上的王顺,一道灵光乍现。对啊!既然这个家伙能想出这种办法想必他会有具体的解决方案,要不就让他具体的说一下。

尽量的让自己变得和颜悦色,王承恩说道,"你叫,你叫什么来着?"

"回公公得知,小的贱名王顺。"王顺满脸的谄媚。

"嗯!王顺是吧!你切起来说话!"

"公公,小的不敢冒犯公公尊颜,就这么回话就是。"

"你这样做让我如何委以重任!还是起来回话吧!"对于可用之才王承恩向来是不吝于宽容的。

王顺心花怒放的一个咕噜爬了起来,凑到了王承恩的身边,谄笑着说,“回禀公公,我是这么想的。您掌管着司礼监,想要调动东西厂的番子们还不是轻车熟路吗,再加上锦衣卫的配合,查探出这几个歹徒的行踪还是轻而易举的。不过呢,在查探出歹徒的行踪以后千万不能贸然行动,以免打草惊蛇。可从容调动大军,多携带强弓硬弩,寻个合适的地点,将他们围而歼之,以解公公心头之恨,岂不快哉!”

王顺的这一番说法在王承恩听来倒也有几分可行,不过关键的是自己的第二个疑问他还没有解决啊,“可是,这样不经朝堂允许擅自调动大军一则是犯忌讳,二则是我也调动不了啊。”

“公公,这又有何难!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对您向来是恭敬有加,您只需要提点几句,想必他会同意调动地方上的锦衣卫的。而锦衣卫乃天子私军,不受朝堂管辖,如此便可绕开朝堂的限制。至于皇帝那里,也很简单,您掌管司礼监,些许小事想要瞒过皇帝还不是很简单吗!再者说了,即使是行事

不密,泄露出去,可是以您跟皇帝的那个情分,再加上您是为子报仇,吴大人是诚心帮忙,想必皇帝也不会过于怪罪的。”

听罢,王承恩略作沉吟,终于下定了决心,大声喊道:“来人!备重礼!我要前去跟吴孟明谈谈。”

说完又扭转头冲着王顺说,“王顺,这件事我就交给你居中调度了。”

“谢谢公公隆恩!”王顺内心狂喜,脸上也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王承恩是什么人啊,他亲自拜访充分地显示了他的诚意,尤为重要的是他的重视程度,更不用说那一份重礼了。吴孟明怎么说出半个不字呢,很是痛快的答应下来。

于是,大明朝廷的暴力机关充分地调动起来,而且是在他的主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调动起来。

不愧是立国之初就创建的情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