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2 / 3)

加入书签

人是很复杂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对於这番告诫,小潘始终半信半疑。

直到晚上,宿舍里搬进来新的狱友,顶替了郝叔所在的床铺。

想打听些什麽,新狱友也一问三不知,他就是听安排搬过来,他压根就不认识郝叔。

谜底在观看新闻节目时得到了解答。

本地新闻台报道了一桩奇事。

川洋监狱里有一位犯人酷爱面食,不喜欢吃米饭,引起了监狱警察的注意。

因为这位犯人入狱的身份是南方人,可他的饮食习惯却完全贴近北方,这让警方觉得可疑。

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位犯人经常将坐牢期间赚来的劳动补贴打到一个北方的银行账户里。

钱虽然不多,但是月月不落。

银行账号的收款人,是一个临近毕业的学生,而这位学生的父亲,是个杀人在逃十几年的通缉犯。

那个通缉犯的样貌与监狱里的犯人相似度极高,二䭾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姓名和籍贯。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经过审讯才得知,犯人当年在杀人潜逃之後,就伪造了新的身份,这麽多年来,一直是用假身份过活。

这十几年里,他又犯下累累大案,期间还杀死了两条无辜人命。

他反侦察能力极强,屡次让他躲过了抓捕。

这一次入狱是因为盗窃。

他盗窃被捕之後,认罪态度极其积极,还主动供出同夥,说出作案细节,配合警方工作。

因为整个审理过程非常顺利,於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结了案,将他送入监狱,这才让他背後的秘密没有被深挖。

没想到,这麽一个小心谨慎的人,却因为不吃米饭而暴露了真实身份。

如果不是“不吃米饭”的指向性过於明显,小潘怎麽都无法把郝叔与“杀人犯”联系到一起。

他不是杀了一个人,而是三个人,三条人命!

这样的一个人,因为小潘和他儿子年龄相仿,而对小潘展现了温和的一面。

却改变不了,他是一个丧心病狂的杀人犯的事实!

新闻里披露了更多案件相关细节。

郝叔的真名姓刘,十几年前,他第一次杀人是激情犯罪,并非蓄谋已久。

当时他们一家祖孙三代好好地生活着,像所有的平凡家庭那样。

变故起源於田地纠纷,他们家与邻居家吵了起来。

郝叔本意是去劝架,劝着劝着就加入了争吵。

後面口角纠纷升级成互殴,郝叔激动之下将邻居儿子殴打致死。

如果当时他没有逃,选择立刻自首,兴许还能判个过失杀人,或是无期徒刑。

将来表现好了,说不定能慢慢减刑成有期,出来以後重新做人。

可他偏偏选择执迷不悟。

在逃亡的过程中,在一次次为了谋生铤而走险犯罪的过程中,郝叔逐渐麻木,丧失本性,乃至丧失人性。

第二次杀人,纯粹是出於没偷到东西,心生不快,便杀了一对无辜夫妻泄愤。

又或者,杀人时他还怀抱着扭曲的嫉妒。

嫉妒夫妻俩家庭美满,相亲相爱,而他只能像条丧家之犬一样到处流亡,妻离子散,想见家人却不敢。

郝叔残存的最後一丝人性,估计只给了那个十几年没见的儿子。

即使在监狱里,每个月只有百来块钱,不舍得买新牙刷也要打钱回去给儿子。

那也改变不了,他是伤害他儿子最深的人的事实。

在儿子的记忆中,对父亲的印象兴许还停留在没杀人逃亡之前,仍有正常人性的模样。

可儿子哪里知道,他爱着的父亲早就不存在了。

在逃亡途中,他的父亲已经变成了一头泯灭人性丶脏心烂肺的畜生。

他的父亲死了,是他的父亲杀的。

很快儿子就会从新闻里,或是电话里得知父亲被捕的消息。

同时也将得知,父亲在逃亡途中犯下的累累罪行。

幻想终将打破,留给儿子的是残酷现实,还有银行卡里那点根本帮不上忙丶纯粹用於自我感动的三瓜俩枣。

这钱留着嫌恶心,拿去赔偿给受害者又远远不够,甚至像极了嘲讽。

这种不上不下的心情,连小潘都体会到了。

他现在看着新买的那个牙刷,心里无比膈应。

留着自用,心里不舒服,送给别人,又拿不出手。

一想到他过去半年在跟一个杀人犯走得那麽近,那杀人犯还把他当成儿子关照,就觉得说不出的难受。

诚然,郝叔对他的好,是有真心在的。

可这点真心的受益者,到底是小潘还是郝叔自己,那就不好说了。

小潘并不是因为郝叔的关照而想开的,他是因为食堂来了个手艺好的新厨师而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激情。

但郝叔想要弥补对儿子的亏欠,想要降低内心的愧疚,只有小潘和他儿子年纪相仿。

喜爱煽情的人,把这解读为父爱唤醒了残存人性。

但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