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量子点光(13.8k)(6 / 8)

加入书签

丝决断:“首先,我们要建立起一个行业联盟,也就是

‘芯片生态同盟’,联盟的核心是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而非简单的利益交换。”“我们要利用星联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引导这些企业一起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协作,逐步拉近技术上的差距。”  “那我们如何能够说服这些企业加入呢?”周汉祥有些疑惑,“毕竟很多公司都是各自为政,若是单靠星联的优势说服,他们未必愿意。”  李凡的眼睛闪烁着一种锐利的光芒:“说服他们的方式有很多,关键是要从他们的痛点入手。”  “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最大的瓶颈就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技术积累,以及市场开拓的资源。”  “如果我们能给他们提供这些支持,他们自然会愿意合作。”  “具体点?”方东河继续追问。  李凡轻轻敲了敲桌面,思索片刻:“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合作。”  “首先,在技术研发上,星联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量子点半导体领域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快速提升技术水平。”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与他们共享部分技术成果,形成一个共赢的局面。”  “最后,在市场拓展上,星联可以利用已有的渠道,为这些公司提供销售通道和营销平台,帮助他们快速打开市场。”  周汉祥眼前一亮:“原来如此,技术共享和市场互助,这样不仅能提升他们的技术能力,也能促进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通过这种方式,星联不只是技术上的引领者,更是市场的催化剂。”  李凡点了点头:“没错。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加速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升级,也能通过这种联盟的模式,进一步巩固星联在行业中的话语权。”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这个行业联盟的建立,还能帮助我们集结更多的资源,包括资本、政策、人才等。”  “从长远来看,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将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链,逐步摆脱对国外技术和资本的依赖,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会议室里的人纷纷点头,气氛渐渐变得凝重而热烈。  每个人都意识到,李凡的这个构想,不仅仅是为了星联,甚至是为了整个东大半导体产业的未来。  “我们必须先从几个主要的合作伙伴入手。”李凡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我已经在联系一些潜力大的公司,我们可以先通过战略合作,推动技术整合。”  “在这之后,我们的‘芯片生态同盟’的规模,也可以实现继续壮大的目的了。”  方东河也兴奋起来:“那我这边的团队可以先行对接,我们将提供技术支持与相关产品研发,推动他们对我们的技术感兴趣。”  李凡看向方东河,眼神中满是赞许:“好,技术对接非常关键,但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合作的形式,让这些公司看到真正的价值。”  “技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市场开拓和资本支持才是根本。”  他转向周汉祥,补充道:“另外,资本方面,咱们星联要保持足够的资金储备,以便在必要时进行战略投资或并购。”  “如果我们能够带领整个产业链走向全球市场,资金和资本自然会跟上。”  周汉祥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你是说,星联不仅要推动技术共享,还要通过资本运作促进行业整合吗?”  “没错。”李凡的目光如刀锋般犀利,“而且,我们可以在资本运作上进行前瞻性布局。”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国内半导体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扩展。”  “通过资本的力量,快速推动行业整体向前发展。”  “资本和技术并重,双管齐下。”周汉祥深吸了一口气,“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战略,不仅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也能让星联占据主导地位。”  “对。”李凡站起身,眼神充满了自信,“我们不仅要把技术做得更好,还要把市场做得更广,把资本做得更强,最终形成一个无法撼动的产业生态圈。”  随着李凡的战略规划逐渐清晰,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  每个人都意识到,星联的下一步,将会是行业革命性的进步,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领先,还是整个产业链的重塑。  “那么,我们接下来应该如何继续壮大‘芯片生态同盟’呢?”方东河问道。  李凡微微一笑:  “第一步,我们要继续和那些潜力企业沟通,提出我们的战略合作框架。通过星联的技术、市场和资本支持,让他们看到合作的真正价值。  第二步,进行技术对接和产品联合研发,尽可能缩短产业链

的研发周期。  第三步,我们会通过并购、合作、投资等手段,逐步整合资源,为后续的全球布局打下基础。”  “当然,其实基于我们目前‘芯片生态同盟’的规模,以及我们星联的行业地位,其实要做到这些,不算难。”  周汉祥笑了笑:“李总你准备得很充分,看来我们真的要迎来一次行业的大变革了。”  李凡点点头,“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带领东大半导体产业实现自主可控,真正走向世界舞台。”  就在这个战略会议结束后,李凡立刻开始组织团队去落实这些合作。  随着星联在量子点半导体技术上的突破,李凡的心情似乎始终没有平静过来。  虽然他在业务上不断取得成功,但心中却有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