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那越来越巩固的王座(2 / 3)
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你们的数据中心,已经证明了独立架构的优势。 如果我们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整个联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独立性,更是经济效益的指数级提升。” 他的声音不急不缓,带着一种难以忽视的说服力。 随后,他切换到下一页:“这是星联在半导体领域的最新成果。 我们的自研芯片性能,在保持全球领先水平的情况下,价格却比国际市场低30%。 而我们的星联os系统,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多方的持续努力和完善下,也是保持了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 依托这样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实现,从芯片到操作系统的全链条自主开发。” 在场的其他代表,也逐渐被吸引,更多人开始加入讨论。 “但这会不会加剧与新大西洋联盟的技术竞争?”一位印度代表语气中透着担忧。 “他们已经在某些领域,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如果我们进一步推动自主生态系统,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国际摩擦。” 李凡将目光投向这位代表,眼神笃定:“竞争不可避免,但技术自主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你们可能不知道,新大西洋联盟,已经在多个领域试图将我们排除在外。 如果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未来必将受制于人,甚至失去谈判的筹码。” 他顿了一下,环视全场,语调更为坚定:“想要崛起,就必须敢于承担压力。如果我们不主动出击,只会永远被动挨打。” 这句话像一枚石子投进湖面,激起了更多的讨论浪潮。 有人附和,也有人继续提出疑虑。 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代表,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李总,完全自主的生态系统固然诱人,但联盟内部资源分配不均,技术水平差距较大。 您如何确保这一计划,能让每个国家都受益,而不是变成几个技术强国的独奏?” 李凡露出一丝笑意,手指点了点屏幕上的联盟地图:“这正是星联的优势所在。 我们不仅拥有技术,还有强大的整合能力。 比如,芯片研发可以以东南亚为生产基地,软件开发可以在南亚完成,而高端设计由东大、日本和韩国主导。 这是一场全联盟的协作,而不是某几个国家的独奏。” 他抬头看向众人,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星联愿意分享核心技术,让联盟内的每个国家,都有机会参与到自主生态的构建中。 只有共同成长,联盟才能真正强大。” 这番话让原本有所保留的几位代表,明显放松了神情。 有人点头,低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换意见,更多人开始关注屏幕上李凡展示的具体计划。 讨论持续了两个小时,最终进入了一个关键环节——投票表决。 李凡坐回座位,目光如炬地看着每一个投票的代表。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决策,更是星联巩固联盟核心地位的关键时刻。 投票结果很快统计完成。 主持人宣布:“总计90%以上的国家,都支持星联的自主生态系统计划,所以这一点,会正式纳入联盟科技发展纲要。” 掌声响起,李凡起身微微鞠躬,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但在内心深处,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晚上,李凡与几位核心团队成员,一同回到星联总部。 他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城市的夜景,手中的咖啡杯慢慢升腾起热气。 “这一次的投票,算是给未来的竞争铺了一条路。”身旁的方东河开口,语气中透着复杂,“不过,你觉得新大西洋联盟会善罢甘休吗?” “当然不会。”李凡轻声回答,目光却显得平静,“但他们的反应只会证明,我们
选对了路。”他转头看向方东河,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我们不仅要做得比他们好,还要让他们看清楚,我们的规则,才是未来的方向。” 窗外灯火辉煌,而李凡的目光早已越过城市,落在了更远的天际。 他的脑海中,是一幅关于亚洲联盟和星联未来的宏伟蓝图。 次日,联盟年度高峰会议依旧座无虚席,摄像机闪烁不停。 掌声如雷。李凡迈步上台,他的身影挺拔,步伐沉稳,每一步都似乎踩在观众的期待中。 他站定,扫视全场,用一贯沉着而坚定的语气开口:“各位朋友,今天的主题,是关于未来。” 这一句开场简单却极具力量。会场内逐渐安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看到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也目睹了因为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李凡按下演讲台上的按钮。 随后在屏幕上,出现一组数据图表,清晰显示着全球科技资源分布的差距。 他指着图表继续说道:“这种不均衡,不仅让贫困地区陷入困境,也让全球协作变得更加困难。 但科技的本质,是为了连接,而不是分裂。只有协作,才能真正推动人类走向未来。” 屏幕切换到亚洲联盟的合作成果:智能城市、清洁能源、教育资源共享...... 每一帧画面,都在无声地述说着,亚洲联盟是如何改变每个微小个体自身的命运。 “亚洲联盟的崛起,正是协作的典范。”李凡转头面对观众,目光如炬。 “我们通过共享资源、技术创新和统一规划,改变了数千万人,乃至上亿人的生活。我们的成功证明,协作可以创造奇迹。” 李凡的演讲深入人心,会场内掌声不断,但也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 坐在观众席上的一位欧洲代表低声对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