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构建通往星空的长阶(3 / 3)
也拖不起。 “联系材料供应商,要求提供新的强化配方。”他当即下令,“同时,启动备用方案,设计额外的支撑模块,作为紧急补强措施。” “明白。”方东河点头,但神情依然凝重。 这时,江子胜走了过来,递上一份报告。 他的表情一贯严肃,声音低沉:“李总,还有件事。关于长时间运行的能源消耗,我们估算的成本,可能会比原计划高出30%。这笔钱,不小。” 李凡接过报告快速浏览了一眼,皱起了眉头。 “能源消耗是我们的后勤命脉,不能出任何问题。”他沉声说道。 “联系能源团队,看看太阳能和海洋能的结合,是否能满足需求。必要时,启动下一批预算。” “这预算可是实打实的压力啊。”江子胜叹了一口气,“这么高的消耗,难免会被外界拿来说事。” 李凡抬头看向江子胜,目光如炬:“他们爱说什么是他们的事。我们要的是成功。只要电梯建成,所有质疑都会烟消云散。” 与此同时,全球的目光,早已聚焦在太空电梯项目上。 国际媒体争相报道这一壮举,支持者称其为“人类文明的奇迹”,认为这是人类迈向太空时代的重要一步。 但反对者则质疑项目的透明度,甚至指责星联试图通过太空电梯,巩固其垄断地位。 “星联真是在制造一个巨大的商业枷锁。”某欧洲媒体在评论中写道,“一旦电梯建成,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借此垄断整个太空运输行业?” 而在社交媒体上,一些网友则为星联喝彩。 “技术就是规则!谁让你们没本事造?” “能做就做,做不到就闭嘴。” “这才是通往星空的钥匙,期待建成那一天!” 李凡通过“星语”平台,实时关注这些动态。他知道,这场项目的争议,不仅是外界对星联的质疑,更是对他的领导能力的无声考验。 深夜,施工现场的灯光依然亮着。一些技术团队还在紧张地进行数据调试,几名工程师围着测试台小声讨论。 “连接的误差已经降到0.01毫米了。”一名工程师兴奋地说道,“比早上的结果好了很多。” “但材料的耐久性问题还是个隐患。”另一人低声说道,“如果老化速度比我们预期快,支架稳定性会大打折扣。” 李凡静静地站在不远处,听着这些对话。 他知道,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但他也明白,每一个突破,都意味着一次次尝试和试错。 他抬头望向夜空,心中一股复杂的情绪涌动:骄傲、压力,甚至隐隐的担忧。 夜风微凉,灯火
通明的施工现场与漆黑的海洋形成鲜明对比。 一部分支架已经初具规模,在灯光的映照下,宛如通往星空的长阶。 李凡站在观察台上,双手扶着栏杆,目光深邃。 他的身后是忙碌的团队,他的面前是未完的巨作。 “责任越大,压力越大。”他低声自语,声音随风散去。 可他的眼神没有一丝动摇。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星联的荣耀,也是全人类迈向星空的第一步。 而他,必须带领星联,稳稳地踏出这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