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人工智能的伦理框架(3 / 3)
武器,但我要提醒你们,武器不是规则,规则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这番话如同一块石头投进了水中,掀起了小小的波澜。 那位北美的年轻技术专家冷笑了一声,语气带着明显的挑衅:“李总,您说得好听,但规则真能做到绝对公平吗?别忘了,规则制定者总有先天的优势。” “公平的规则,从来都不是自然生成的,它是协商的结果。”李凡平静地看向对方。 “星联提出这个框架,是为了让协商有一个起点。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案,我洗耳恭听。” 年轻专家被噎了一下,脸色有些难看。他低头整理了一下桌上的文件,没有再接话。 李凡趁机走到全息屏幕前,伸手调出一份新的提案文件。 屏幕上浮现出三个核心原则: 第一,自主决策的边界:ai只能在明确授权范围内,进行自主决策,不得超越人类设定的框架。 第二,责任追溯机制:所有ai决策,均需留下完整的行为记录,确保问题发生时,可以明确责任归属。 第三,独立监督体系:由第三方机构,对ai运行过程中的伦理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透明性和公正性。 “这是我们提出的初步框架。”李凡转过身,目光从每位代表脸上扫过。 “它不会是完美的,但它是一个起点。 你们担心失去自主权?那就确保第三方监督体系的独立性。你们担心规则会偏向科技巨头和大国?那就参与到规则制定中,提出修改意见。” 他的话掷地有声,会议室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片刻后,一位亚洲代表抬起头,语气谨慎:“这个框架看起来有一定可行性,但我仍然有疑问。 第三方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如何保证?如果它被某些力量渗透,岂不是形同虚设?” “好问题。”李凡点点头,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 “独立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多方参与来解决。 监督机构的成员,必须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并定期接受独立审计。同时,我们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所有监督记录都不可篡改。” “区块链技术?”另一位欧洲学者皱眉,显然对这个想法感兴趣,“它确实很先进,但实际操作会不会过于复杂?” “复杂是技术问题,不是原则问题。”李凡目光坚定,“如果技术能够确保透明和公正,那复杂一点也值得。” 随着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代表,开始认可李凡提出的框架,但也有人依然保持怀疑。 一些小国代表担心技术门槛太高,可能会被排除在外;另一些技术领域的专家则担心,过多的限制,会束缚ai的创新潜力。 李凡没有急于一一回应,而是总
结道:“每个人都有顾虑,但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方向,不是终点。这个框架会不断修改和完善,直到它能适应更多需求。” 最终,在李凡的推动下,与会代表通过了一份初步框架的提案。 这份提案并不是终极方案,但它为接下来的讨论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ai伦理委员会迈出了第一步。 会议结束后,李凡独自留在会议室。他站在全息屏幕前,看着逐渐消失的框架模型,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这场讨论远远没有结束。 伦理框架的背后,是利益的博弈,是话语权的争夺。 而星联能走到今天,从来都不是因为妥协,而是因为引领。 “规则是工具,也是武器。”李凡低声自语,目光深邃,“但武器握在谁手里,才是最重要的。” 窗外,星联园区的灯光映照在夜空中,像一把直指未来的锋利之剑。 而这场关于规则和伦理的战斗,站在未来长远视角来看,也不过走了一小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