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新理论主张示范效果(2 / 3)
天挣两百呢。” “你以为我不想?”李建军烦躁地回了一句,语气里带着无奈,“可上那种培训班要钱啊!咱现在连学费都掏不起,拿啥学?” 就在这种焦虑中,一封意外的信件改变了一切。 信件是本地政府发来的通知,里面写着他符合“全民基础保障计划”的条件,可以申请一笔基础保障金。 这笔钱不仅能补贴家庭日常开销,还能用于参加技能培训。 最重要的是,基础保障金与星联合作开发的在线教育平台绑定,可以免费学习多个实用技能课程。 李建军一开始并不相信,他觉得这可能是某种营销骗局。 但在乐欢梅的催促下,他还是去了镇上的政务服务中心核实。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一步步帮他完成了申请流程。 当银行卡上第一笔保障金到账的那一刻,李建军站在窗口前,拿着手机愣了半天。他几乎不敢相信,失业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 与此同时,星联总部的会议室里,李凡正在与政府和内部团队,讨论基础保障计划的推进情况。 全息屏幕上,显示着试点区域的数据:保障金覆盖了5000多个家庭,参与线上培训的人数达到近80%。 “这些数字看上去不错。”一位政府官员点头,但随即语气转为严肃。 “不过,也有人开始质疑,这笔钱会不会助长懒惰?毕竟,有了保障金,有些人可能就不愿意再去工作了。” 这番话让会议室的气氛微微一滞。 李凡沉思片刻,平静地开口:“这种质疑,早在计划设计之初我们就考虑过。保障金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渡过科技变革的阵痛期,而不是让他们一辈子依赖。” 他用手指敲了敲屏幕,切换到另一组数据:“比如这个试点区域,保障金的领取条件之一,是必须参加培训或通过公益劳动来回馈社区。 从数据上看,超过90%的领取者,都选择了技能培训。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重新找到工作,而不是依赖这笔钱。” 会议室里传来低声议论,官员们显然对这个数据有些意外。 “但是,资金来源呢?”另一位经济学家忍不住发问,“基础保障计划覆盖的人越多,花费也会越大。您如何确保这不是一个不可持续的负担?” 李凡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基础保障金的资金来源,是技术红利的再分配。 比如,星联在能源、物流、ai服务等领域通过技术优化降低了成本,这些成本节省出来的部分,完全可以反哺社会。” 他语气一顿,继续补充:“此外,这笔保障金的本质是投资,而不是纯粹的支出。 它让更多的人,具备适应新经济的能力,未来的生产力提升、社会稳定度提高,都会转化为更大的回报。”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钟,随后有几人点了点头。 同一时间,李建军正在家里,用平板电脑学习叉车操作。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动,跟着视频里的讲解员,一步步熟悉机器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课程最后还有一段模拟练习,通过后可以直接领取操作证书。 乐欢梅端着一碗热汤走进来,看到丈夫专注的样子,忍不住感慨:“早知道这基础保障还有培训功能,我真该早点催你去申请。” 李建军抬起头,笑了笑:“这不晚。等我学会了,找份好工作,咱家日子还能过得更踏实。” 几个月后,李建军通过培训顺利找到了新工作。他站在工厂的操作台前,熟练地操控着一台自动化机械。 他的工资翻了一倍,家里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某一天,他和同事聊天时说道:“其实一开始我也不信什
么‘基础保障’,但现在才明白,它不是施舍,而是让人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星联总部的会议室内,李凡关掉了全息屏幕上的数据图表,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 “基础保障计划的意义,不在于养活那些被科技替代的人。”他低声说道,“而是给他们找到新方向的时间和机会。只有这样,社会的根基才能稳固。” 窗外的灯火辉煌,而李凡的决心,如同这座城市的灯光般坚不可摧。 在西南某山区,清晨的阳光,洒在一座大山深处的小学校园里,教学楼的外墙依旧斑驳,但教室里却充满了与周围环境不符的现代感。 每间教室的正中央,都安装了一块星联提供的全息投影屏幕,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正在授课的虚拟教师。 “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一道题。这是一道数学竞赛的真题,想一想该怎么解?”全息屏幕上的ai助教,用温和的声音说道。 坐在第一排的小女孩林悦抬起头,抓紧了手中的铅笔。 她脸上的神情充满了专注,时不时低声自语推算着答案。 身旁的同学们也都一片安静,完全沉浸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课堂中。 林悦今年12岁,是这个山村里最出色的学生。 她从小喜欢学习,却因为资源匮乏,总觉得自己离外面的世界很远。 直到两年前,学校接入了星联的“智慧教育共享平台”,这一切开始发生了改变。 课后,林悦的班主任走进教室,对她笑着说道:“林悦,ai助教刚刚告诉我,你解题的思路完全正确,进步很大。” 林悦害羞地低下头,却掩饰不住嘴角的笑意:“谢谢老师,是平台上那个竞赛班的视频课帮了我。我还想再多刷几套题,争取这次竞赛能拿个好成绩。” 老师点点头,语气里带着鼓励:“别给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