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定规矩(2 / 3)
度、宽度,强调要按不同位置多测几点,特别是边角部位最容易出现尺寸偏差。
整个上午,三人都泡在库房里。
李开朗讲解与示范结合,条理清淅,不仅教“怎么做”,更注重解释“为什么这么做”。
赵小海渐渐收起了初时的浮躁,手上的动作也沉稳了一些。
张伟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
两人都学得相当投入。
最后,让两人亲自去试验一番,李开朗趁此机会休息休息,也能好好想想怎么把上午说的细则完善。
下午回到材料科。
钱科长叼着烟踱步过来,笑容满面:“怎么样李副科长?这俩小子还入得了眼吧?”
“学得挺认真。”李开朗给予了客观评价,然后话锋一转。
“钱科长,正好您来了,关于我们早上讨论的预案细则,我琢磨了一个初稿,您看看?”
钱科长脸上的笑容不易察觉地顿了一下,随即接过李开朗递来的几页纸。
纸上工工整整写着关于预案的主要内容,分为几个部分。
一是激活条件,明确列出质检员因故无法到岗、生产车间急催料、上级部门临时检查时,需激活应急备岗。
二是备岗人员职责与权限,明确应急质检员可应急操作,事后再记录归档,注明应急备岗操作。
三是应急流程,库房申请、材料科领导审批确认
一套流程下来,清淅明了。
钱科长扫视着这份条理清淅、权责分明、极具可操作性的预案。
眼神从最初的漫不经心逐渐变得复杂起来,眉头微锁,喷出一口烟,叹道:
“哎,李副科长啊,你这个细则很详实,考虑得很周全,说明你是真用了心啊。这水平,不愧是大学生。”
他弹了弹烟灰,话锋却是一转:“不过嘛咱得考虑实际情况。”
“你看,这又要批条子,又要请示,又要独立记录,还要马上联系车间”
“这哪是应急预案嘛,这简直比平时流程还罗嗦嘛!”
“真遇到个十万火急需要放料的时刻,车间主任直接跑库房来骂娘,咱这边还停着等报告?这影响生产责任谁担?”
“咱们搞这预案,本意是提升效率、应付突发状况的,可不能捆住自个儿的手脚不是?再简化简化。”
李开朗静地看着钱科长:“钱科长,预案就是为了预防混乱,越紧急的时候,越需要有章法。”
“不能因为事情紧急,就因此让备岗人员迫于压力随意放行问题,那才真会酿成大祸。”
“流程清淅了,备岗人员才有底气按章办事,车间知道我们在执行规范的应急流程,也怪不到他们头上。”
“话是这么说,”钱科长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但人在现场,身不由己呐!急起来才不管你什么章法!”
“这样,你再简化简化,这份细则的内核非常好!一定要贯彻!”
“但在具体操作细节上,给点弹性空间,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你看怎么样?”
“毕竟执行的是他们嘛!细则嘛,先按这内核发下去,让库房有个概念,回头运行中遇到问题,我们再随时补充?”
钱科长话里话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
他希望保留的是“有预案”这个名头和“备岗人员”这个安排。
但实质性的约束条款和记录要求,特别是可能影响“速度”和“人情”的部分。
他想模糊化处理,最终的执行仍依赖于个人的“灵活”。
“可以。”李开朗没有直接反驳。
他清楚现在撕破脸皮毫无益处,反而可能让刚起步的细则夭折。
他需要时间让赵小海和张伟真正掌握技术,也需要用事实证明预案的作用。
“那就按钱科长的意见办,预案的内核原则和精神,我今天下午会给小海和张伟掌握。”
“也请孙师傅、刘慢条和其他质检员理解掌握。”
“哎!这就对了嘛!”钱科长如释重负,脸上立刻堆满笑容。
“李副科长顾全大局!有你在科里,我真是省心多了!那行,细则稿子你收好。”
“我还有点事要忙,小海、张伟下午好好跟着李副科长学!”
他拍拍李开朗的肩膀,转身快步走了,仿佛生怕李开朗反悔似的。
赵小海和张伟站在一边,把两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赵小海有些迷惑地挠挠头:“李副科长,那咱这预案,到底是按细则搞,还是灵活搞啊?”
他还沉浸在上午的技术学习中,对领导间的微妙博弈完全摸不着头脑。
张伟眼神则微微闪动,默默地看着李开朗收起那份被“搁置”的细则稿纸,似乎若有所思。
他感觉这里面的门道,比想象中复杂。
李开朗直接道:“钱科长已经同意了,预案的大致标准就在这里,你们俩现在要学的,就是吃透这个标准!”
“等你们技术过关了,真正该灵活处理的问题,我会教你们怎么判断,在这之前,灵活不是借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