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新秀亮剑解难题 寄厚望(1 / 3)

加入书签

第766章新秀亮剑解难题寄厚望

车间。

那台老毛子的车床静静矗立。

旁边已经围着几个机修工人和技术员,看到凌工带着个年轻的新面孔过来,都有些意外。

但也没多在意,当务之急是要解决问题。

“凌工,您可来了!图纸我们又对了一遍,感觉感觉还是有点抓瞎。”孙组长迎上来,眉头紧锁。

“关键部位的轴承座异响越来越大,转速也上不去。”

“我们拆开初步检查过,传动系统和主轴箱啮合感觉不对劲,但对照着这翻译得半半拉拉、还有错误的图纸,实在不敢轻易下手拆内核部分。”

“怕拆了装不回去,或者装错了问题更大。”

凌工点点头,表情凝重。

这正是最棘手的地方。

他转向李开朗:“小李,你也看了图纸,说说想法?”

他这一问,瞬间把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李开朗身上。

车间的人不认识李开朗,只觉得这个年轻人太面生了,眼神里满是疑惑和一丝不信任。

李开朗没有怯场,他走上前,没有立刻回答凌工,而是围着工具机仔细观察。

眼前顿时浮现出工具机的维修面板,直指问题所在。

【主轴箱三级变速齿轮组轴向定位异常,导致运转异响、振动及转速不足】

【1整体更换原厂传动轴组件。】

【2自制替换件进行局部修复。】

【3纠正图纸错误并精度校准,保留原内核部件。

顿时,李开朗心中有数,接着假模假样的表演一番,甚至俯身贴耳听了一会儿运转时的异响:

“凌工,孙师傅,根据图纸标注和实际观察异响部位,问题很可能出在主传动轴三级变速齿轮组的轴向定位和配合精度上。”

他用手指点了点图纸上一段文本。

“图纸俄文原注这里,标注的是‘最小间隙标准’,但这份中文翻译稿这里却写成了‘最大间隙标准’,方向完全反了。”

他顿了顿,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

“如果按照错误的‘最大间隙’理解去装配,齿轮组在高速运转时,由于轴向窜动量过大,会导致齿面啮合不稳”

李开朗的分析条理清淅,还精准地指出了图纸翻译这个致命的错误源头。

见李开朗不仅懂技术原理,还能看出图纸翻译的错误。

孙师傅和几个老工人都愣住了,看向李开朗的眼神瞬间变了。

凌工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不错不错,竟然能一眼看出问题所在,小李,你懂俄文?”

李开朗这回没有谦虚,直接摇头:“不太行,都是靠着词典翻译来的。

闻言,凌工难免失望地叹了口气,“要是你能看懂俄文就好了。”

不过随即想了想,李开朗终究是一个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既懂技术,又能实操,已然是不错了。

不可能面面俱到。

“行吧,以后你有空多学习学习俄文,这门外语还是挺重要的。”

“是。”李开朗点点头。

“孙师傅,咱们就按小李说的方向来!内核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也就明确了!”

“重新调整轴向定位轴承的预紧力,严格按照俄文原版的最小间隙标准来装配!”

“好的。”

接下来的维修工作,在李开朗精准的技术指导和凌工丰富的经验把控下,进展迅速而顺利。

李开朗不仅理论扎实,动手能力更是让车间的老师傅们都暗自点头。

他操作专用工具测量间隙、调整垫片的动作娴熟老到,对精度的把握极其敏锐,丝毫看不出是个刚进技术科的新手。

几人对李开朗这位年轻人刮目相看,暗暗地把他的名字记下。

才刚来就有这实力,当上工程师的概率非常之大。

宕机床重新通电,平稳运行,异响消失,转速轻松达标时,几人爆发出轻松的欢呼。

孙师傅激动地握着凌工的手,又用力拍了拍李开朗的肩膀:

“凌工,您可真是给我们技术科不,给咱们厂找了个宝贝啊!李技术员,了不起!太了不起了!”

“哪里哪里。”凌工摆摆手。

事了,收工走人。

顺路去其他车间去看看机器的情况。

李开朗和凌工修好工具机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回技术科。

当凌工满面红光带着李开朗回到办公室时,科室里安静了一瞬。

陈志远、刘建明和吴伟三人脸上的表情精彩极了。

陈志远的脸色由惊愕转为酱紫,又迅速褪为苍白。

他感觉脸上像被无形的巴掌狠狠抽了几下,火辣辣地疼。

什么“瞎猫碰上死耗子”,什么“碰运气”,什么“起点高走不远”

自己那些刻薄的揣测和轻篾的语言,此刻都变成了响亮的耳光,一下下扇回自己脸上。

刘建明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复杂难言。

一个夜大生,不仅动手能力强,还能找出翻译错误?这是什么概念?

他引以为傲的系统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