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全面开花(1 / 3)

加入书签

第690章 全面开花

“他去参加运动会?太欺负人了吧!”

大银幕上,戴维斯指着不远处正和变异鲸鱼打水仗的乔治,一脸的难以置信。

乔治也注意到了戴维斯的动作,远远的冲他竖起了一根中指。

负责通知他们的军方人员倒是摇了摇头。

“不是,它得作为吉祥物。”

说着那人还叹了口气。

“或许你也看到网上有关泰勒部长因为破壁人而自杀的消息了,如今美国没了面壁者,我们也得想个办法提振一下国内的士气。”

画面最终定格在了两人看向乔治的这一幕。

作为开年之后的首部【星河电影宇宙】系列作品,《狂暴巨兽2》在上映之后,首日票房就拿下了3亿多人民币。

这个成绩作为一部好莱坞电影,已经算是很可以了,还要多亏了星河影业在国内的大力宣传。

而在海外,《狂暴巨兽2》的票房成绩也尚属不错,观众们多大都将其拿来与《哥斯拉大战金刚》对比,发现单日票房走势《狂暴巨兽2》还要强于《哥斯拉大战金刚》。

与此同时,星河影业在《狂暴巨兽上映》的间隙,也开始为下一部电影《饥饿游戏1》进行宣传与预热。

相比于正在上映的《狂暴巨兽2》,这部电影在国内的宣传没掀起什么水花,但在国外却是获得了巨大的反响。

因为《饥饿游戏1》这部电影是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而原着小说在海外特别是北美的影响力可并不低。

该书在2008年就由schostic出版社于北美出版,是苏珊柯林斯“饥饿游戏”三部曲的开篇作。

其在北美市场的成绩堪称现象级,销量从出版初期就展现出爆发性增长,且长期占据榜单高位,是北美出版史上最畅销的青少年小说之一。

截至2021年3月,《饥饿游戏 1》在北美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800万册,若计入三部曲合集,整个系列北美销量超 5000万册,是仅次于《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的青少年 ip销量第三极。

同时《饥饿游戏 1》的价值还远不止“卖得好”现实隐喻”的内核,打破了青少年文学的题材局限,引发了一系列文化与社会层面的连锁反应。

在《饥饿游戏 1》之前,北美青少年文学的主流是《暮光之城》式的“奇幻爱情”,题材偏向轻松、浪漫。

而《饥饿游戏1》以“极权统治下的生存游戏”为内核,融入阶级对立、媒体操控、贫富差距、战争创伤等深刻议题,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从“浪漫幻想”到“硬核现实隐喻”,《饥饿游戏1》开创了“反乌托邦青少年文学”的热潮,直接带动了后续《分歧者》、《迷宫行者》等反乌托邦ip的诞生,形成了2010-2015年北美青少年文学的“反乌托邦黄金时代”。

小说中“生存与道德的冲突”、“媒体奇观对人性的异化”等内容,也是恰好契合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吸引了大量25-40岁的成年读者,打破了青少年小说“低龄化”的偏见。

另外《饥饿游戏》的隐喻性,更是使其成为北美社会讨论的“切入点”,被大量学者、媒体用来解读现实问题。

象是小说中直白的贫富差距现象,往往被《纽约时报》等媒体用来类比北美。

小说中“饥饿游戏”被包装成娱乐直播,也引发了对北美“真人秀泛滥”、“媒体为流量牺牲伦理”的批判。

至于说《饥饿游戏》里对于女性角色的重塑,那就更是契合了北美当下对于女权主义的偏好。

其女主角凯特尼斯并非是传统的“公主式”角色,而是“冷静、坚韧、为生存抗争”的女性形象,这使其受到了大量欧美年轻女性的追捧。

可以说《饥饿游戏1》不仅创下了出版业的销售纪录,更深刻重塑了青少年文学的题材格局,甚至渗透到流行文化、社会讨论等多个层面。

这样一部作品,星河影业和索尼影业联手将其搬上大银幕,在国内来说没掀起什么浪花,但在北美,却是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吸引了大量书迷进行关注,表示他们很期待这部电影的上映。

当然,即便再是期待,他们也得等到5月份这部电影才会全球上映。

而在国内,3月份忙完了公司今年的事项安排后,4月份,王皓的工作重心开始渐渐从公司事务转移到了自己的新电影项目上。

相比于之前的电影项目,这次王皓在新项目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无疑将会更多。

因为这部新电影的名字是《三体2》,同时它也是【星河电影宇宙】第三阶段【黑暗森林】的收官之作。

事实上在这部新电影《三体2》上映之前,王皓还有一部新电影即将上映,那就是《游戏时代2》。

毕竟他上次拍摄《游戏时代》的时候,可是两部连拍的。

去年《游戏时代1》上映的时候,《游戏时代2》还在进行后期制作。

今年暑期档,这部《游戏时代2》将会作为【星河电影宇宙】在该档期的压轴大作。

事实上这会儿《游戏时代2》的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