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章 终于联系上了(4k)(2 / 3)

加入书签

段相比,这种方式就连时间上那点儿限制都完全不是问题,以前的联络手段受到的何止是时间限制,简直是全方位受限。

坐在安全屋里,开始艰难的摸索起怎么输入。

九宫格输入法他没用过!而且他还得研究一下汉语拼音,因为这东西他没学过,在这边,给汉字注音用的是小鬼子的片假名。

他艰难的摸索了很久,终于在待发信息里输入了自己的代号、身份确认暗语,以及简单但是意义重大的四个字“等待指示”。

就这简简单单的一点内容,几乎耗费了他所有的精力,主要是实在不怎么熟悉这种方式,还有激动的心情作祟,让他的输入总是有些错误,不得不反复修改。

他激动的按下了“存储待发”按钮,将卫星通信终端连上供电线,用黑布包起来,挂在了房顶一处隐蔽的地方。然后他抽掉了屋顶上的两块瓦,换成了半透明塑料布,看起来仿佛是为透光留的窗口。

对于他来说,这个窗口送来的,真的是光!

这个设备甚至可以不用自己值守,在卫星到来的时候,自动发送自己存储的信息,并且接收卫星专门下发的消息,等待自己输入密码后查看。

先进,方便!

这让他大大的降低了风险。

他很清楚,现在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先保护好自己。对于设备,想来家里是不在意的,设备损失不损失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别损失。设备损失了,家里既然能送来第一台,那就有办法送来第二台,狡兔三窟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等到自己熟悉设备使用方法了,就把另外两个安全屋的情况发过去。

做好这一切,他按照惯例仔细观察了四周之后,小心的离开了安全屋。

接下来的任务可能会很艰巨,很危险,也很困难,但是他一定要坚决的走下去。

一边走,他一边想着自己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回家之后,自己得弄一本汉语拼音字典好好学学,否则有的字他是真的拼不出来。这对他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作为密调局的中校,他有完全正大光明的理由使用家里那边的字典,别问,问就是调查案子需要。

而且还得提升一下自己发电报时编报文的本事。

这个设备一次性可以传输的文字数量有限,这让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尽可能在最少的字数里涵盖最多的内容,这和普通人发电报差不多。

作为密调局的中校,发电报时从来没考虑过字数的问题,没想到现在居然还得把这本事给捡起来,他心里没忍住笑了起来。

真好!

他在心里算了算卫星的星历,七个小时之后,家里就能收到自己的消息了!而且发送消息的时候,自己压根不在场,就算是那一瞬间的电波被通信管制的人收到,也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七个小时之后,悬挂的黑布里隐隐一阵绿光一闪,屏幕上出现了“发送成功”几个字。

“来了来了!”卫星飞得很快,没多久之后,这道从当归省发出的电波,承载着同志们的希望和期盼,被转发到了京城某部。

一直有人24小时负责值守的某个特殊数据中心里,一位同志高兴的站了起来。一些特殊的数据会被地面接收设备直接分流到这个地方来,再由这个数据中心自行完成解密。

旁边一位一直在等待的同志站起身,来到数据显示屏旁,看着屏幕上那道特殊的身份确认暗语,与手上的对比了一下,高兴的一拍手:“对了!就是他!!”

看着屏幕上报文内容里简简单单的“等候指示”四个字,这个特殊的数据中心里一片欢笑声,他们等了这么久,这是第一条回答。

他将报文内容打印出来,装进密封袋里,熟练的写上编号封好口子:“我去汇报这个喜讯!”

——

大漠深处,一辆解放ca-10在沙地上艰难行进,在车上,放着一个圆滚滚的宝贝。

就在不久前,这个宝贝还在数百公里高的太空中飞行,而此时,整个表面被空气摩擦烧得乌黑的它,已经安安静静的躺在了这ca-10大卡车上面。

这是我们的返回式卫星,技术是从白熊那儿弄回来的。不得不说,他们有时候那是真给,这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资料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麻烦,同志们本着“能造的造,不能造的暂时买”的原则,很快就把我们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打上了天。

在线照相和返回式照相,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当然是全都要。照相什么的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返回。

而今天,就是它回来的日子。

同志们把它的落点算得非常准确,在预定着陆场找到了它的身影,虽然乌漆抹黑的,但是看起来一切都正常。

同志们兴高采烈的把它弄上车,在两台最新的京城越野车的护送下向基地前进。

沙漠里的沙子非常松软,车队行进得有些困难,虽然已经给轮胎放了气增大触地面积,但是对于此时汽车的动力来说,这种方式就显得更加的雪上加霜。

触地面积是大了,但是阻力也大了。

这让整个车队的行进都有些步履蹒跚,白熊这个返回式卫星哪儿哪儿都挺好,唯一的问题是这货是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