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问题所在(1 / 2)

加入书签

两仪殿内,鎏金香炉中青烟袅袅,沉香的气息与茶水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氤氲在雕梁画栋之间。

李治身着一袭素色常服,倚坐在太师椅上,苍白的面容难掩疲惫,对外宣称抱病的他,此刻眼神却透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深邃。

李恪一袭玄色锦袍,身姿挺拔,端坐在对面,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茶盏,神情中满是关切与疑惑。

“陛下,这样,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吗?”

李恪打破了殿内的寂静,他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不安。

这一场被世人称作“大清洗”的行动,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朝中官员人人自危,市井之间也流言纷纷。

李恪虽然知道李治行事必有缘由,但如此雷霆手段,仍让他心有疑虑。

李治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瓷盏与案几相触,发出清脆的声响,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他摇了摇头,目光望向殿外的天空,那里阴云密布。

“三哥,我错了,我们都错了,皇兄比我们看的远的太多。”

他的声音沙哑,带着懊悔。

李恪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紧紧锁住李治,追问道:“怎么个说法?”

在这偌大的朝堂之上,要说最了解李治这反常行为的人,非李恪莫属。

他们彼此之间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默契。

李治收回目光,视线落在眼前渐渐冷却的茶汤上,思绪仿佛回到了多年前。

“三哥啊,当年我们那个大侄子,大开商路,皇兄的反应你也看到了。”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那时皇兄听闻消息,面色凝重,反复思量,甚至召集朝中重臣,日夜商议此事。”

“我当时并不理解,只觉得皇兄过于谨慎,商路开通,明明可以促进贸易,增加国库收入,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为何皇兄却如此忧虑?”

李恪闻言,

“当时陛下确实对此事十分慎重,只是没想到,如今陛下也选择了开放商路。”

李恪若有所思的说道。

“可现在,我大唐西征,也开放了商路,天下百姓都可以做生意,可以开办自己的工厂,可以发财,也能让我大唐的经济蒸蒸日上。”

李治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开放之初,我满心欢喜,想着这必将是大唐繁荣昌盛的新起点。”

“百姓们纷纷投身商海,街头巷尾,商铺林立,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各地的货物往来不绝,国库收入也日益增加。”

“当时,我对于皇兄说的那些,其实并没有放在心里。”

李治自嘲的笑了笑,笑容中满是苦涩,“我只觉得皇兄是因为经历过太多风雨,所以做事才如此瞻前顾后。”

“我自信凭借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驾驭这一切,让大唐在开放商路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李恪静静的听着,没有打断李治,他能感受到李治话语中那股深深的懊悔。

“可是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什么叫做社会风气坏了,就再也挽救不回来了。”

李治的声音突然提高。

“开放之前我也想过,皇兄不就是怕到时候最先发财的那一批人会牢牢控制手中的财富,到时候截断了后来人的路,让后来人的机会越来越少,直到彻底截断上升通道,然后造成比世家更加严重的后果吗?”

“那这件事我当时想来,也好办,等西征完毕,我直接将这批先发财的人都杀了就是,横竖不过是一批有钱的商人。”

李治握紧了拳头。

“我天真的以为,只要有决心,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以为那些商人即便有了财富,在皇权面前也不过是蝼蚁。可是,我错了,大错特错!”

李恪眉头紧皱,心中隐隐猜到了什么。

“最先发财的那一批,是我大唐的顶层官员!”

李治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出这句话,“商路开通后,那些手握权力的官员们,利用职务之便,与商人勾结,垄断贸易。”

“他们打着为朝廷办事的旗号,中饱私囊,将大量的财富收入囊中。”

“他们在各地设立关卡,肆意收取高额赋税,百姓们苦不堪言,却敢怒不敢言。”

“而那些真正想要通过经商致富的普通百姓,却处处受阻,难以发展。”

“朕想要手起刀落切除他们,可是,还能切的了吗?”

李治的声音渐渐低沉,充满了无力感,“朕想要做这些事情,就一定需要官员的助力,可是,如今这些官员都变成了要切除的对象,那么,朕又能找谁解决他们呢?”

“朝堂之上,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处理不当,整个朝廷的运转都会陷入混乱,大唐的根基也将动摇。”

“朕还能指望他们对自己动刀子吗?”

李恪心中一震,他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商业发展,却没想到牵扯出如此复杂的利益关系。

“陛下,那如今该如何是好?大清洗已经开始,总不能半途而废。”

李治沉默良久,缓缓说道:“我发动大清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