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476烛影斧声惊帝阙龙争虎斗裂山河(5 / 6)

加入书签

这根打狗棒!”

石时叶手持冰魄剑,在军中来回巡视,为将士们传授移宫的精妙剑术,沉声道:“此剑招讲究以柔克刚,”他剑尖轻点,冰绽放,又指点道:“你们看仔细了!”

将士们目不转睛,纷纷惊叹于这神奇武学。

李丹青暗中调遣的粮草、兵器也源源不断运往西蜀。他还修书给移宫,请求支援更多擅长水战的弟子,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

辽国境内,丐帮弟子化身商人、流民,四处传播赵匡胤弃幽云十六州的消息。

辽国朝堂之上,群臣激愤,辽主耶律璟拍案而起,怒骂道:“赵匡胤如此行径,分明是不将我大辽放在眼里!”他当即下令,增派边境守军,随时准备南下。

宋国边境,百姓对赵匡胤的不满情绪如星火燎原。丐帮弟子趁机组织请愿,要求宋军夺回幽云十六州。赵匡胤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地骂道:“定是李丹青在背后捣鬼!”

他一面镇压百姓,一面调兵遣将,以防辽国突袭。此时,李丹青派出的使者抵达辽国。使者对辽主晓之以理,说道:“幽云十六州本是中原屏障,今赵匡胤弃之,实乃短视之举。现有幽云十六州支撑,若大辽与大唐联手,共伐宋国,必可分得宋国半壁江山。”

辽主耶律璟沉思良久,最终决定与大唐结盟。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丹青亲自率军出征。

他兵分两路,一路由石时岳、石时叶率领,以蜀地降军为主力,乘坐移宫特制的冰魄船,顺长江而下,直取宋国水军;另一路由他与耶律诗涵统领,从陆路进发,吸引宋军主力。

长江之上,石时岳望着前方的宋国战船,大笑道:“赵匡胤,今日就让你见识见识我大唐水师的厉害!”他一声令下,冰魄船飞速前进,船头的冰棱如利刃般划破水面。

石时叶施展明玉功“太上忘情之冰魄寒狱”,江水瞬间结冰,宋国战船被困其中,动弹不得。

陆路上,李丹青身披玄甲,手持玄铁令牌,威风凛凛。面对宋军的防线,他拍出“降龙十八掌”,掌风所至,宋军阵型大乱。耶律诗涵弯弓搭箭,天狼箭百发百中,令宋军闻风丧胆。

宋军节节败退,赵匡胤不得不亲自率军,在汴京郊外与唐军展开决战。

顿时,杀声震天,血流成河。李丹青与赵匡胤终于正面相对。

“李丹青,你我斗了这么久,今日便分个胜负!”赵匡胤怒喝一声,使出太祖长拳,拳风虎虎生威。李丹青沉着应对,施展“降龙十八掌”,与赵匡胤打得难解难分。

耶律诗涵则率领精锐,直取宋军后营。她的天狼弓射出的火箭,点燃了宋军的粮草,顿时火光冲天。

石时岳、石时叶也率领水师赶来支援,水陆夹击之下,宋军军心大乱。

最终,赵匡胤不敌李丹青,只好率残部狼狈逃窜。

黄河岸边,秋风卷着黄沙,将宋军残旗撕成碎片。

赵匡胤勒住受惊的战马,玄甲上凝结的血痂随着呼吸微微颤动。

身后追兵的马蹄声如催命鼓点,他望着对岸连绵的汴梁城,忽然想起陈桥驿黄袍加身时的意气风发,如今却落得这般狼狈。

“陛下快走!”石守信浑身浴血,长枪挑飞最后一名追兵,急促地劝道:“李丹青的玄甲军已断了后路!”话音未落,耶律诗涵的天狼箭擦着赵匡胤耳畔飞过,钉入身后的枯树,箭尾的银铃在风中发出幽鸣。

赵匡胤反手拔出佩剑,剑锋却在颤抖。

十年前高平之战,他与李丹青在战场上把酒言欢的场景如走马灯般闪过。“好个少年天子……”他仰天长啸,突然喷出一口鲜血,染红了明黄龙袍,又悲凉地道:“传令下去,退往澶州!”

汴梁城内,百姓望着败退的宋军,怨声载道。

街头巷尾,丐帮弟子悄然传递着消息:“赵匡胤弃幽云十六州于契丹,致生灵涂炭!”茶楼酒肆里,书生们拍案而起,怒骂道:“昔日世宗英武,若在何至如此?”

这些议论如燎原之火,迅速传遍全城。

皇宫,烛火在防风灯里摇曳不定。赵匡胤斜倚龙榻,咳嗽声震得珠帘轻晃。赵光义跪坐在榻前,手中捧着药碗,眼神在阴影中忽明忽暗,低声劝慰道:“皇兄且放宽心,待身体康复,定能重整旗鼓。”

“重整旗鼓?”赵匡胤突然暴起,抓住弟弟的手腕,悲愤地道:“赵光义,你当我不知?市井传言,说我为夺天下勾结契丹……”

他剧烈咳嗽,指缝间渗出鲜血,又喘着粗气道:“若不是李丹青那小子步步紧逼,我岂会……”

赵光义低头掩饰眼中的寒光,轻声道:“皇兄息怒,这定是大唐的离间计。”他将药碗递上前,劝慰道:“先喝了这碗安神汤。”药香中隐隐夹杂着一丝异香,正是移宫失传的“醉仙散”。

三更梆子响过,宫殿外传来更夫的吆喝。赵匡胤喝完汤药,困意如潮水般涌来。赵光义望着兄长渐渐闭上的双眼,从袖中取出一柄鎏金短斧。斧刃在烛光下泛着幽蓝,正是太祖皇帝当年平定淮南的佩刃。

烛火暗了,赵光义突然起身,手中短斧划过烛台。火苗剧烈跳动,将他的影子投射在龙榻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