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会过日子的人(1 / 2)

加入书签

“两千块钱,都快能买个大杂院了。”

林卓韵脑袋贴着陈铭章的胸膛,说:“我爸妈为了我大哥住的地方都在发愁,申请个宿舍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下来,买又贵又不好买。”

这个时代,国内尚还没有房地产这个行业,大部分城市职工所住的房屋所有权都属于国家。

想要房子,得跟单位申请,至于什么时候能申请下来谁也不知道。

当然也有早先有房子的,这些是属于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的房子,所有权是属于国家、单位的,是不能买卖交易的。

只有那些私人所有的,才能买卖交易。

这时候也没有中介赚差价,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有关部门完成手续即可。

在陈铭章看来,一间屋子200~300元不贵,一个院子2500~4000元,那简直是便宜到姥姥家。

可要知道,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家子辛辛苦苦到头来,可能一年就存下10~50块钱,一间屋子就得6~30年才能存够钱。

至于一个院子这种,更是普通人想都别想的事。

三四十年后,大家抱怨着房价高,可实际上但凡了解过的,就知道房价从没有便宜过。

任何一个时代,买房对于普通人而言都是很辛苦的。

以后的还好,商品房时代,只要有钱,存够首付就可以买房,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贷款,都是全款的。

再者,现在全国各地每一个城市,居住条件都很紧张。

堂堂的京城,人均居住面积不到3平方,可想而知居住条件有多么窘迫。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是怎么都不会将自己的房子卖掉,因为卖掉房子住哪里去?

陈铭章入手这套四合院,那是刚好要老先生去世,其子孙闹分家,才有这个机会。而且陈铭章能够从五四文学社先借钱,不然的话也买不了。

都不说其他单位了,就说北大就好了。

北大现在可不光宿舍紧张,老师的宿舍同样也很紧张,有些副教授、讲师还在挤单身宿舍。

“等过个一两个月,我可以先借点钱,帮衬一下。”陈铭章低头亲吻了一下林卓韵的额头。

林卓韵的家,这段时间陈铭章也了解得差不多。

林卓韵的爸爸是京城工业学院的教授,妈妈是在卫生部工作,单位都有分房。以前林卓韵比较小的时候,一家子便是住在卫生大院。

林卓韵兄弟姐妹有四个,头上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林卓韵的大哥‘林援朝’生于1952年,比林卓韵大6岁,当时恰逢中国在进行着抗美援朝,所以取名为‘林援朝’。但凡取名援朝的,大概率是在1950年~1953年出生的。

林卓韵的二哥‘林胜利’,生于1954年,比林卓韵大4岁,当时中国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林父就将这个孩子取名为‘胜利’,以纪念中国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林卓韵是1958年7月18出生,林父翻遍字典,准备了好几个名字,最终在孩子出生后抓阄,抓到‘卓韵’这个名字,于是就有这个名字。

林卓韵还有个妹妹‘林卓君’,比林卓韵小5岁,属于意外之喜,当年林父林母已经有了两子一女,没有打算再要孩子。结果意外有了这个孩子,便生了下来。

林卓韵的大哥、二哥都结婚了,就住在原来卫生大院的房子,林父林母、林卓韵和林卓君搬到京城工业学院的房子。

“可别,那是我大哥、二哥和我爸妈的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何况我们还没有结婚呢!”林卓韵说道。

陈铭章笑了笑,林卓韵家的事,陈铭章不用想也知道。

林援朝、林胜利都结婚生子,住在一块,人口多、事就多。

“你可还欠了很多钱,不能再大手大脚着,你这么大手大脚着,什么时候才能把债还掉。”林卓韵说道,“只要你心里有我,就够了,这些外物不过是虚荣之物罢了。”

“我家那边,不要说我们现在还未结婚,就是以后结婚了,也不能这么做。”林卓韵很认真地说道。

她父母工资算是比较高的,她父亲是大学教授,而且是一级教授,工资一个月是318元,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属于高薪。

如今中国大学职称实行13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分4个档次,其中10~13级是助教,助教工资是51.5元/月~78元/月;6~9级是讲师,讲师工资82.5元/月~149.5元/月;3~6级是副教授,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