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1 / 2)

加入书签

第32章第三十二章

仅凭三万人,就要跟北狄开战?

余茂学此言一出,所有人心头惊得空了一拍。先不谈这所谓的“精兵"是否属实,是不是用辅兵民夫一类的滥竽充数的。光说这十几年以来,大夏朝和北狄表面和谐,实则两方都在卯足了劲儿的休养生息。

三万人,放在元泰帝执政初期不算是个小数目,可以大夏如今繁盛的人口规模来看,实在是有些寒惨了些。

更何况大夏和北狄都清楚,一旦其中一方率先露出獠牙,必然是要不死不休的。抢夺先机、提升士气,在这时就显得格外重要。元泰帝这番操作,要么是对霍承祺的能力格外信任,觉得他能如他祖父和父亲那样是天纵奇才。要么就是不怀好意,想要借机打压他这个新上任的镇北侯的声誉。

毕竟就算霍承祺再如何神勇,也不过十五岁,他父亲长平王也是到了十七岁才一战成名。真让霍承祺去领兵,除非上天庇佑,否则多半会输。只是明月枝思来想去,总觉得哪里不太对。首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元泰帝没必要为了打压一个尚未成气候的十五岁少年,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朝中虽没有如长平王般的当世名将,但也并非没有能打的武将。傅孟鸿镇守凉州城十二年没出过什么大乱子,不就是个很好的人选?何以非要将这重担交到霍承祺手里.….

明月枝思绪忽而一顿,一阵寒意顺着脊骨攀上后脑。紧接着,她就听余茂学叹了口气,说道:“侯爷,不是老奴故意为难您,实在是将士们已拔营来往凉州城,计算着日子,大约也快到了。”三万人对于两方对峙来说,不过是微未之数,可若是就这么毫无建树的回去,其中耗费的财力物力也不少。

再者,北狄那边听到风声,必然会做出应对,总不能再让将士们来回折返,那不是让所有人看笑话?

人肯定是要留在凉州城的,只是领兵的头头,得换一个。“侯爷既受了伤,您看这领兵之责,要不就交由傅将军来,如何?"余茂学提议道。

看似有商有量,但满屋里谁看不出来,这就是定下来的意思。先是以太子之礼将长平王下葬,接着又封霍承祺为镇北侯,现在还“放心大胆”地将三万“精兵"交付到他手里。

谁听了不说一句元泰帝对霍家的宠信之盛?明月枝冷眼瞧着余茂学同霍承祺客套几个来回,最后才问起李知虞去了哪J儿。

她心心中一紧,正欲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就听身后传来李知虞的声音。“公公久等了。"李知虞由飞泉扶着,不慌不忙地走了进来,对着屋里的人福身行了一礼,才继续道:“不知公公找妾身,可是有什么要事?”余茂学脸上笑意满满,揖手回礼,恭喜道:“奴才是特来跟夫人告知一声,令尊大人不日前升了首辅。”

卫叡这么快就成了首辅?

霍承祺和明月枝同时一惊,李知虞对此早有预料,但还是装出一副惊喜不已的模样。

她甚至不忘人设,抽空冲霍承祺投去个得意又挑衅的眼神。余茂学瞧见了,微微眯眼,语气和善却又意味深长道:“卫大人在朝中尽心竭力为陛下效力,夫人在这凉州城也自当替侯爷打理好府中庶务才是,您说呢?″

“这是自然。"李知虞收回眼神,恭顺低头道。余茂学没再多说什么,只言自己一路舟车劳顿需要休息后,就让余邀财领着往府里给他收拾出来的房间而去。

余茂学一走,安静的房间顿时活络起来。

傅孟鸿赶紧扶着陈之敬起身,坐到榻上揉膝盖,明月枝则倒了杯茶水递给霍承祺。

为了坐实身体虚弱这一点,霍承祺刚才讲话的时候说几个字就咳一声,咳了半天,嗓子还真的疼了起来。

一杯温水下肚,他缓过神来,注意到李知虞正坐得远远的,在小圆桌旁狼吞虎咽,丝毫没有要过来的意思。

有了上一回的经验,这一次霍承祺很谨慎的没有自己开口,而是用眼神示意明月枝替他说话。

明月枝对这两人的状态感到十分无奈,但架不住都是她最亲近的人,最后还是当了这个和事佬。

她走到李知虞身边坐下,绝口不提霍承祺,只柔声道:“阿玉吃慢点儿,免得噎着了。”

李知虞一开始饿得手脚发软眼前发黑,吃了几块点心后已经好了一些,明月枝和霍承祺之间的眼神互动她也瞧见了一点。虽然她真的很讨厌霍承祺的破嘴,但也不好拂了明月枝的面子,且余茂学这次来的目的绝不简单,她们得抓紧时间商议下对策。确认有力气起身后,李知虞就让飞泉搬了把椅子放到靠近床边的位置,慢悠悠挪了过去。

等她坐定,揉膝盖的陈之敬和傅孟鸿也围了过来。明月枝向她说完她进屋前,元泰帝的那道领兵圣旨后,李知虞沉吟片刻,抬头看向霍承祺,问道:“以侯爷如今的身体情况,若那三万精兵属实,侯爷有几成把握能打到北狄的王庭。”

陈之敬闻言,微微皱眉。

他知道自己老师的这位孙女不靠谱,没想到这么天真,连打到北狄王庭这种话都说得出来。

“大约五六成吧。”

听到霍承祺的回答,陈之敬和傅孟鸿同时惊诧地看向他。傅孟鸿舔了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