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某岛疑云!(4 / 7)

加入书签

推出的15退税政策在2007年因财政危机被叫停;

而同期加拿大魁北克省将综合退税率提升至27,温哥华所在的不列颠省更推出25基础退税和2本土人才雇佣奖励,政策剪刀差形成巨大吸引力。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美国联邦层面始终未创建统一退税体系,各州各自为政:

反观加拿大不仅退税稳定,还通过《加拿大电影拍摄法案》承诺10年政策不变,因此不但是哈维这样的好莱坞剧组,连《球状闪电》这样准备全球发行的中国剧组都闻风而来。

哈维也是刚刚谈完退税事宜,先来同自己这位中国铁瓷汇合,再一同前往纽约。

《球闪》剧组跟五角大楼娱乐办公室关于航母实地拍摄的事情,还得通过他这个犹太掮客好生操作一番。

只能说这个黑白两道的手套很好使,但前提是路宽这样先后多次通过玄学唬住他、又紧紧捆绑住利益的手段才拿捏得住。

拍摄至下午,一场意外的秋雨打乱了进度,原本的戏份要暂时搁置,副导演郭帆一身寒意地跑到监视器前:

“路导,先躲一躲还是怎么讲?”

青年导演望了望天色、又看了眼回放,皱眉思忖了两分钟,剧组所有人除了在棚中躲雨的,没有人随意走动,简直像令行禁止的军队一般。

“这样吧,我们加拍两场戏,是剧本和原着中没有的。”

他起身走到场地中央,自顾自找了找方位,发梢很快被雨水打湿,“摄影指导临时调整布光,利用阴雨天的漫散射光营造实验室惨淡的氛围。”

“秋雨难得啊,意境非常好,丁仪和林云,待会你们拍一条非常简单的静态图景留作素材。”

路宽尝试解释道:“大概情形是这样,让雨水淋湿的丁仪在实验失败后疯狂改写公式,而林云在雨中静静注视着他。”

“非常简单,用以暗示你们这两个‘科学狂人’和‘军事功利主义者’的同盟。”

“拍完这条,我们再拍一条陈博士的。”

他看着灯光和摄影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先坐回了监视器,段毅宏和周讯也若有所思地走到场地中间。

副导演郭帆坐在一边没有说话,只是皱眉看着两位演员的整备,静静思考这一段利用秋雨临时加戏的目的。

只是刻意提点他的路老板没有保持太多悬念。

“我们拍了一下午的特效镜头,酷炫是酷炫了,但还是需要一些这样的佐料来表达人文内函的,不然就要成为空洞乏味的技术堆砌了。”

他指着准备就绪的段毅宏:“你看,科学家在雨中不顾一切的痴迷状态,是其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化表现,这是一种对常理的背离、对理性界限的僭越,以及被目标吞噬后的孤独。”

“《弗兰肯斯坦》你应该知道,同样的道理。”

“而他和林云,一个是疯狂计算,一个是冷静观察,他们这个对照组有什么作用呢?”

“我认为这是纯粹科学探索,与功利主义应用之间的复杂合流,也是刘慈心在原着中想要表达的观点之一。”

“林云式的角色代表着将科学发现转化为力量的渴望,而丁仪式的角色则像征着对知识本身的无尽追求,两者的结合可能催生巨大的能量,也潜伏着失控的风险,引发对科技发展伦理边界的深刻忧虑。”

副导演喊了开始,监视器前的路宽也在和郭帆的交流中思路愈发顺畅,“今天也就是恰逢其会有这短短一分多钟的增拍的戏份,但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可能会有奇效。”

“科幻片中的这些时刻,内核是对科学与人性的关系的戏剧化叩问,是我们这些导演在技术堆砌之馀,能够带给观众启发和思考、或者展示基于中国人文主义内函的科幻内核。”

“通俗点说,你也可以理解成私货。”路老板拍了拍目光略有些呆滞的郭帆起身,继续去到场地中央和演员交流。

私货?

郭帆凝视着雨中痴狂的段毅宏与冷静的周讯,心中翻涌不息。

秋雨中的温哥华,中国剧组的拍摄还在继续,只有最后一条辛柏青扮演的陈博士的镜头耗费了些时间,他今天演得有些过瘾,演完几条后和导演路宽反复沟通着什么,想就着这阵雨水精益求精。

于是在半小时后为大家奉上了一场绝佳的无声表演:

特写镜头中,球状闪电消失后,陈博士独自站在实验场中央,雨水顺着他发梢滴落,镜头聚焦于他半张脸上浮现的、一种近乎宗教体验般的迷狂与痛苦。

辛柏青贡献了话剧演员一贯擅长的无声表演,只有眼角细微抽搐和缓慢吞咽的动作,却道尽了角色毕生的执念与创伤。

这一条看得场边的哈维也啧啧称叹,他本就是好莱坞片商中不能说亲中、但算是对中国电影比较了解的资本势力,但每一次在这位东方导演的剧组,都能发现很多优秀的中国演员,即便他根本叫不出这些人的名字来。

直至森林暮色吞没最后一丝天光,这一天无比充实的拍摄终于结束。

“路,精彩的表演,这绝对会是一部顶级影片。”哈维笑着迎上来,和几位主演打着招呼。

周讯她早就认得,前两年随着《塘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