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许国亦许卿(3 / 4)

加入书签

赵王曾在边陲为帅,年富力强,战功显赫,具备为帅之能,大周军中威望不俗。

即便赵王因金陵卫军大案,由此蒙上一层阴霾,但他身上具备光环,依旧难令人忽视。

当日早朝之上,赵王与其他几位高阶将官,御前自请为帅。

几名自以为忠直的御史,数个忠心任事的六部官员,还有一些军中将领,纷纷出班附议。

当日下朝之后,赵王发帖致歉,取消王府初八寿宴,退回各家宾客贺礼,闭门谢客,以待战事。

言行举止,恭谦赤忱,为国请战,令人动容。

只是北上伐蒙,是为大周国战,一军之帅,非同小可,牵扯深远,更不能等闲视之。

并不是有为将之才,就能轻易定帅就位,皇帝和百官,各自需权衡,其中轻重利弊,多少不可言说。

所以诸将请战,嘉昭帝留中不发,一时并没有定夺,这几日传召顾延魁,多少都会议起此事。

其实顾延魁心中清楚,圣上心中对主帅之位,早已有了合适人选

正当他批阅几份户部公文,关于各地粮草征调事宜,需要兵部予以协同。

等到公文批注完毕,顾延魁正想稍事休息,毕竟上了些年纪,长久伏案有些吃不消。

突然,门外脚步声急促,他抬头望去,兵部左侍郎彭汝南快步入官廨,脸色苍白,神情紧张,手中拿着份公函。

说道:“尚书大人,大事不好,蓟州镇发来紧急军报,数日前接收数名宣府镇溃兵,得知宣府镇被残蒙攻破。

残蒙正月初三围困宣府镇,切断东西两向道路,封锁各类消息,围城两日之后,靠城内细作诈开南城门。

土蛮部把都王子,帅数万精锐攻破城池,进行屠城围杀,虽然中途停止。

但罹难军民之众,尚且过四万余人,一万三千守城军,幸存百中无一。”

顾延魁听之色变,血气上涌,头晕目眩,摇摇欲坠。

彭汝南连忙上前扶着,说道:“大人保重,才乃捅天之事,还需大人砥柱料理。

军报之上不限于此,据城中溃兵所言,把都攻破宣府镇,安达汗便分兵南下,如今去向不明。”

顾延魁脸如白纸,镇定精神,说道:“马上安排车马,我要即刻入宫面圣!”

他只是话音刚落,官廨外又传来脚步声,但这次进来不是兵部官员,而是一名戎装武官。

刚走进官廨,神情急促说道:“顾大人,卑职受左军都督陈大人差遣,向大人传达紧急军报。

五军都督府斥候北向探查,在离红树集二十里出,发现残蒙大军踪迹,探查徽旗名号,确定土蛮部安达汗亲帅。

观其马队烟尘阵势,来访残蒙大军,不下于五万之众。

斥候返程急报之时,红树集已全军备战,只怕支撑不了多久”

顾延魁听了这话,脸上血色更减一份,他胡乱找出九边舆图,在书案上展开,很快找到红树集所在。

惊声说道:“不好,安达汗这是要沿军囤粮道,途路抢掠粮草物质,南下只取神京!”

那名武官说道:“陈大人也是如此断定,他已又右军都督姚大人,驱车前往宫中。

临行前让卑职传话,两位大人会在午门等候,会同顾大人一同入宫面圣。”

大周宫城,乾阳宫,后殿暖阁。

嘉昭帝御案堆着批不完的奏章,但每日早朝之后,他依旧雷打不动,有条不紊的处理政务。

他不会刻意加快速度,但也绝不会因疲倦,或者枯燥烦闷,会有意懈怠和迟缓。

虽然各部上报的寻常政务,他会发内阁学士拟红批阅,省去了不少精力和功夫。

但被认为重要的政事奏章,需要他仔细审阅推敲的,依旧能轻易填满他每日理政时间。

或许是因他生性勤勉刻苦,或许是立志超迈先辈为大治明君,也或许来自不易的皇位,至高无上的权利欲望

或者是上述各种缘由,相互交织融合,才造就了今日的嘉昭帝。

不管朝野私誉如何,不管坊间谣传离奇,还有沉淀在过往岁月之中,让人不敢触及的凶诡血腥。

只论当下之势,嘉昭帝当得起勤勉有为之君,即便对他心怀芥蒂之臣,甚至暗藏不轨之人,都不得不对此承认。

自从辽东镇送来军情急报,得知东堽镇军囤被侵占,虽朝廷各项应对战策,都已快速实施展开。

但嘉昭帝依旧惊怒难去,已经好几夜没睡安稳,但每日早朝和日常政务,却一如既往。

他的额角似多了几缕白发,神情也比前几日多了憔悴。

正当他批阅完手头奏章,正想起身走动活动筋骨。

殿外值守太监进来传话,兵部尚书顾延魁、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陈翼、右军都督姚汝昌等。

已入承天门外求见,言有北地紧急军情,向圣上奏报。

听到三位大臣联袂而来,来头声势不小,又称有北地紧急军情,让他心中生出不好预感。

皇帝脸色瞬间阴沉,让太监即刻传谕,召三位入暖阁觐见。

等了大约半盏茶功夫,时间虽然很短,又似乎极长,恍若无法穷尽,嘉昭帝焦躁走动,暖阁中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