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收良医(1 / 5)
鬼子漏去三姓钢铁厂出苦力,刚干满一个月就结算了工钱跑回村里。为了把欠大队的借款还上,他找金书山凑钱,弟弟问“你才干多长时间?满打满算才一个月,你也太没耐性了。”鬼子漏苦笑道“别提了,那哪是人干的活,再干,得扒层皮……”
这天下午,大队党支部开会研究了两个议题。一是为机耕队购买轻重耙,二是研究大队三个角色空缺人选。黄士魁首先起了话头儿“自从咱有了一台75马力链轨车,大型机耕设备始终不配套,应该抓紧购买轻重耙,有了轻重耙,耙地就不愁了。”金书山说“先上吉祥县、三姓县联系联系,看看价格。如果有二手的也行,能省下些钱最好。我看,这事儿由黄大哥你亲自联系比较妥当,需要的话,大胆配合你。”黄士魁一口应下,接着提出建议,让富久在大队团支书岗位历练历练,让黎红补上小学校民办教师出现的空缺。金书山则建议,说他二哥从三姓钢铁厂回来好几天了,还是让他负责民兵连长的差事。因为此前与金书山沟通过,加上支委们纷纷附和,决定就顺利通过了。
富久得到大队团支书这个美差非常高兴,很多时间在大队部忙活,出黑板报、刷标语、写材料,活干的漂亮,赢得不少夸奖。这天,黎红看他用粉笔往大队部过道的黑板墙上抄写报纸内容,对他说“你知道吗,你能当上大队团支书那是艾育花的功劳呀,是她替你说的好话,不然这样的好事不会落在你头上的啦。”富久心里一阵翻江倒海,笑笑说“我知道,我还欠着人家一块手绢呢,得想着还人家。”
黄士魁心里牵挂着联系轻重耙的事,这天一早就去了一趟吉祥县。生产资料站的人告诉他,一副新的轻重耙大约三千五百元,还没有现货。回到客运站时错过了通往三道梁子的客运班车,便索性沿着官道从县城往四道岭方向走。走着走着,身后传来一阵晃晃的铃铛声和嗒嗒的马蹄声。他站在路边,看着一挂马车从身旁缓缓驶过时喊问“车上哪?”车老板子回头说“四道岭。”他央求搭个车,见车老板子爽快地应允,紧跑几步追上去,一跃身就坐到了后车板上。车上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眯缝着眼睛笑嘻嘻问话“哪儿的人哪?”黄士魁随口说“红原公社长青大队的。”鸭舌帽男人哦了一声“是孟家窝棚的,我知道那地方。”黄士魁说“听你口音有一股曲麻菜味儿,是上江的吧。”鸭舌帽男人笑了“是啊,辽阳那边的,来这边有大半年了,还没落下户口。我姓周,叫我老周就行。”车老板子回头说笑“我们都叫他周大白话。”黄士魁呵呵一笑,不再说话。
马车行驶了一会儿,时有灰尘在车后飞扬。老周又打量了几眼黄士魁,搭话道“看你不像个小白人呀?抱哪一角色?”黄士魁又打量几眼老周,心说这人穿戴干净利索,就是话有点儿多,随口敷衍“是大队主任。”老周往头上推推卷了遮儿的鸭舌帽,探着身子问道“队上有什么发展规划?比如副业规划,机械化规划。”黄士魁说“大的规划倒是没有,链轨车有一台。那是去年政府给的,东方红75马力链轨拖拉机,只是一个车头,配了五铧犁,还缺轻重耙。”话说到这儿,老周眼睛一亮,忙接话说“拖拉机不配套大材小用了啊!如果想配套,我倒是能帮助联系。”黄士魁不知他的话几分真假,连声问“你能买?上哪买?准成不?”老周胸有成竹地说“准成!我知道辽阳沈旦公社有两副,都七成新的。四组圆盘耙,每组十多个轮,宽有两米多……”黄士魁听他不是外行,既不急于应承,也不马上回绝,敷衍一句“我琢磨琢磨。”老周继续说“如果我给联系,估计看我面子还能把价钱往下压。不过,我有个条件。”黄士魁问啥条件,老周说“我现在四道岭打游飞,如果帮你们买成这大件农机具,你大队得给我落户。”黄士魁说“等我和书记合计合计,看看是啥意见。”老周建议买两副,还用手指头比划说“如果买两副应该能把价格压到两千,到时候你大队留一副,我帮你卖一副。这样的话,那更值个儿。”这番话把黄士魁说动了心,正沉吟着,车老板回头插话“别看老周能白话,但能办成事儿。”黄士魁终于表态“行,咱先说到这儿,如果大队想买,我尽快来四道岭找你。”
“啥?你说他能帮咱低价买一副轻重耙?能有这好事儿?”金书山在大队办公室听黄士魁说完搭车认识老周的过程,直摇头。公冶平也微蹙眉头“这搭车认识的能准成嘛!可别被人忽悠晃荡了,这事儿要办岔纰了,咱可吃不消啊。”黄士魁说“我不敢十分保准,但以我的接触观察,我觉得他不是说假话,而且有车老板子证实他是个能人。老周一心想在这边落户,他没必要骗咱。咱不见兔子不撒鹰,大不了开付一趟路费。”公冶平提醒说“可以考虑,但要谨慎,毕竟四千多元不是小数。”金书山思忖片刻,终于点头“我看这样,你先让他电话联系那边,看看人家那机具卖没卖,如果联系妥妥,咱再筹集钱。不过跟老周说好,等买成了轻重耙才能给他落户。”
秦占友赶马车拉着黄士魁去了一趟四道岭。黄士魁把大队的意见跟老周和盘托出,于是老周给家乡沈旦公社打了电话,确定那两副轻重耙还未卖出,并谈妥了价格。黄士魁亲耳听到这些,心里的一块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