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祭祖归来(1 / 4)
自从搬进老宅,黄士魁心情特别舒畅,不仅喜欢老宅够局势,也是觉得独房独院更自在。
春分如期而至,暖风吹散了早春的寒意,黄士魁领着顶子修补前菜园子西边几处歪斜稀疏的篱笆。艾育梅来观看这爷俩夹障子,站在院门里看见黄三怪西去的背影,问道“方才三怪来了,他有事儿?”黄士魁将一根枝干插入篱笆空隙“没啥事儿,说了几句话就走了。听三怪说,红原公社砖厂厂长位置出现空缺,佐书记第一时间问金书山感不感兴趣,金书山一心要想到公社发展,认为社办企业是个跳板,只要在社办企业干出成绩,将来就有机会转身份。论施展才能,砖厂确实比大队空间更大。在村上再干多少年,也难有大的作为。金书山活了心,卸任了大队支部书记职务,去公社砖厂上任了。”艾育梅沉思片刻,却说“那砖厂连年亏损,想干出成绩还是很难的。到头来就怕公社没站下,大队这边也没了位置。”黄士魁说“三怪劝他慎重,可他拿定了主意,听不进劝了。”艾育梅说“人各有志,他可能嫌大队这个庙太小。”
忽然高空中传来阵阵清脆的鸣叫,顶子指着那一行人字形雁阵,欣喜地叫起来“大雁!大雁回来了!”艾育梅仰头寻见,也觉得新奇,不禁感慨道“看大雁多好,年年能迁徙,无论多远从不耽误。人却不如大雁,牵绊太多,不能说走就走。”
这时候杜春桂两口子来了,一边看他们干活一边说话。黄得贡说“魁子,我跟你说个事儿。我想领你老姨回一趟上江太平岭,哥哥家办喜事,捎带着给老人上坟,你回不回老家看看。”黄士魁拄着镐把正沉吟,黄得贡揣测说“你其实很想回,就是有顾虑呀。”黄士魁面有难色地说“老姨夫呀,你说对了,我现在还不是张罗回去的时候,主要是不想惹养父不痛快。”杜春桂撑着撩叉子腿,那木乃伊样的长脸在阳光下似乎有了几分生机“像魁子顾虑那么多,恐怕这辈子也回不成了。”艾育梅却说“他不回我替他回,我早都想去省亲祭祖了,正好跟你们一起搭伴儿。”话说的非常果决,似乎用十头老牛都拉不回。
转眼就到了谷雨,风摇芳枝,雨润新芽。杏花没开几天,那花瓣飘落满地。一时车奔犁走人嚷马嘶,大田开始春种了。就在这大忙时节,艾育梅收拾了几件随身衣物,装进包裹,背在肩上,跟着姨婆姨公出村远行了。
平日里,黎红与艾育梅处得如同亲姐妹,出门之前,艾育梅特意把送孩子上学和做饭的任务托付给她“我妹育花孩子小,脱不开身,不能过来照应,只好辛苦黎老师了。”黎红就说“大姐呀,别说客套话啦,做这点儿事没关系呀,保证把他们都照顾好好的,你就放心好啦。”从此,她每天按时来,风雨不误,尽心尽力照顾孩子和大人,如同请来的临时保姆一般。
小满时节,大田地早已完成春种,只等小苗出齐开始铲趟。这天,闻大呱嗒踏着夕阳收工回家,忽然在中心街上瞧见大表姐与姨公姨婆分道回家,忙把她扯住,神神秘秘地说“哎妈呀,姐你可回来了,再不回来,怕是喜鹊要夺了凤凰窝了。”艾育梅一惊,追问“有话就直说,别拐弯抹角的。我不在这些日子,你是听着啥了,还是看着啥了?”闻大呱嗒向四外巡看一眼,低声说“人传说,你不在家,黎红天天去,又给调样做饭,又送孩子上学,怕是把啥啥都奉献了。”闻听此言,艾育梅反倒笑了,闻大呱嗒说“哎妈呀,咋还有心思笑呢?黎红那南方小女子,长得细皮嫩肉的,他在姐夫身边晃悠,你就那么放心?”艾育梅说“要说别人,我不放心。要说黎红,打死我都不信。再说了,让黎红帮做饭送孩子上学,那是我拜托人家的。”
刚走到缓坡处,二黄从前门房子胡同里跑出来,不停地摇晃着尾巴,在她身前身后开心地跑跳。还没走进院子里,就听见了熟悉的歌声,那是黎红和小石头小玉打着手拍子唱歌谣,一旁的顶子乐呵呵地看着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
顶子一眼发现母亲,指着东山墙胡同口叫喊“妈回来了!”小石头和小玉惊喜地奔向母亲,一边喊着一边抱住了大腿。黎红过来一把抱住艾育梅“姐呀,你走了十来天,好像过了好几个月呀,你可想死我了。”艾育梅掏出个粉红的围巾塞到黎红手里“给你的,一点儿意思。我不在家这些日子,多亏你帮着照应了。”黎红笑着接过,谢了一声:“姐呀,别客套,比起你帮我的这都不算啥。要说过日子不容易我可体验到了,尤其是每顿饭愁的不知道做啥。还好,没把他们饿着。”说完解脱似的笑了。小石头拉着母亲的衣襟说“黎老师可好了,给我们买小人书,还经常领我们猜闷儿。”小玉说“小人书有鸡毛信、小兵张嘎,还有西游记。”艾育梅说“是嘛,都有啥闷儿?”小玉又抢着说道“什么高,什么厚,什么香,什么臭?”艾育梅问“你们都是咋说的?”小玉说“大树高,土墙厚,花朵香,粪堆臭。”石头说“天空高,大地厚,米饭香,粑粑臭。”顶子说“黎老师是这么说的,父母高,夫妻厚,饿了香,饱了臭。”艾育梅说“说的都对,老师说的更好。”一边回屋一边问黎红“家里有啥变化吗?”黎红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