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豫州事变,曹操陶谦结怨(2 / 3)

加入书签

逸见袁术势弱,兖州又无心豫州,于是再次投了。

豫州六郡国,就只剩下沛国还在袁遗和袁术手中。

曹操趁势进兵,联合袁遗进攻袁术,又在沛国招募了豪强许氏一族。

双方在蒙城大战。

许褚连斩袁术麾下骁将,曹操趁势而攻,连追袁术六百里,直接将袁术在豫州的势力撵回了扬州。

自此。

除沛国的小沛等城池在陶谦手中外,曹操尽得豫州全境。

在将袁术的势力驱逐去扬州后,曹操又令袁遗为沛相,让袁遗去向陶谦索要小沛等城池。

袁遗本是山阳郡太守,又受袁绍表奏为扬州刺史,但扬州袁遗又拿不下。

不敢回邺城的袁遗,只能接受曹操的委任,驻兵沛国,然后遣人去郯城向陶谦索要小沛等城池。

一听曹操遣袁遗来索要小沛,陶谦顿时不乐意了。

凭实力得到的小沛,凭什么让给曹操?

“想要小沛,拿寿春来换!”对于袁遗派来的使者,陶谦是一点都不客气。

派遣丹阳兵跟着卢植勤王,结果曹豹重伤,三千丹阳兵不足五百人,剩下的残兵陶谦大手一挥就送给了关羽。

遣曹宏去打袁术,但这城池也没打下来几座,反而损兵折将。

也就占了小沛等城池,让陶谦有些安慰。

不论是刘宠当豫州牧还是郭贡当豫州刺史,都没向陶谦索要过小沛。

结果曹操一将袁术的势力驱逐出豫州,就让袁遗来索要小沛。

这要将小沛让出去,陶谦就什么好处都没得到了。

让是不可能让的!

陶谦不仅不让,还在小沛增加了驻兵,更是扬言曹操若是再敢遣人索要小沛,鲁国也别想要了。

小沛的地理位置,恰好将鲁国跟豫州掐断。

陶谦真要发狠,这位于兖州、青州、徐州和小沛中间的鲁国,压根没有反抗的可能。

鲁相陈逸是个墙头草,谁强就跟谁,完全不会有半点犹豫。

袁遗惹不起陶谦,只能将消息传回给曹操。

曹操刚击败了袁术,得了大部分的豫州,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

一听陶谦这般蛮横,曹操顿时火了。

“老匹夫,本将好言相说,竟敢如此狂妄!”

“子孝,子廉,你二人立即起兵去小沛。”

“倘若陶谦不归还小沛,直接攻城。”

“真当本将怕了这老匹夫吗?”

曹仁曹洪领命而去。

戏志才、毛阶等人都未提出异议。

陶谦占小沛本就无礼,曹操没有动兵而是先遣人索要,已经给足了陶谦的面子。

既然陶谦不愿意,那就只能动兵了。

否则曹操这个豫州刺史、镇东将军的脸往哪儿搁?

但荀彧的想法却不同:“明公,青州跟徐州素来结善,可先遣人去信青州,告知陶谦强占小沛之事,避免青州不知内情,误以为明公擅自攻打陶谦。”

曹操皱眉:“豫州内部之事,本将还要给刘备细说吗?刘备若是不辨是非、执意要助陶谦,难道本将还会怕了他不成?”

荀彧谏道:“明公切勿如此,如今刚得豫州,正是拉拢各方的时候,不宜在这个时候多惹纷争。”

荀彧没有领会曹操的心思。

现在的曹操有点儿飘。

毕竟。

从初平元年初讨董失败后,到如今初平三年末。

三年的时间,曹操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依附袁绍。

这好不容易在封丘城击败袁术后,当了颍川太守,有了立足之地。

然后又给长安的天子进贡,才得了豫州刺史、镇东将军、费亭侯的册封。

趁着袁术在淮南四面受敌,这才将袁术在豫州的势力驱逐。

如今终于得到了豫州,正是扬眉吐气的时候,陶谦却要占着小沛不还,曹操自然不能忍。

大家都是一州的刺史州牧,凭什么解决豫州内部的纷争,还要给刘备这个青州牧打招呼?

荀彧不懂曹操的心思,考虑的是豫州的未来。

毕竟跟袁术结死仇了,又跟陶谦起了冲突,若是再跟刘备结仇,那豫州的处境就堪忧了。

戏志才见曹操皱眉,又见荀彧没能理解曹操的心思,于是出言道:“文若兄,此言差矣。明公要匡定天下,注定会跟天下群雄为敌。”

“倘若处处示之以弱,岂不是让人小觑了?”

“陶谦强占小沛,有错在先,明公举兵抗衡,师出有名。”

“素闻陶谦在徐州不得士民之心,任用的大抵都是凶恶之徒,明公不如趁此机会,效仿刘备生擒刘岱之事,将陶谦生擒送往长安或涿城论罪。”

“驱逐了陶谦,徐州士民定然会对明公感恩戴德,而明公也能趁机举荐亲信之人出任徐州刺史。”

“再聚豫徐两州之兵,南下灭了袁术,天下谁还能跟明公抗衡?”

曹操听得大喜:“志才深知我心啊!”

荀彧皱眉:“志才,生擒陶谦并非易事,倘若陶谦退出小沛又当如何?”

戏志才笑道:“敌退我追!若是最终不能生擒陶谦,那明公就将追击途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