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三封手书映平生(2 / 2)
亲启:
玄生六十余载,尝以錚錚自詡。
十载读书知理,十载磨礪成人,十载仗剑入仕,十载清政为民。
又为国戍边十载,保境安民……
岂料,再十载,履任九卿三公,虽位高名盛,却再无稜角。
昔年长儿殉国,某怕了……
怕白髮再送黑髮,怕稚子失恃,竟龟缩书斋,自欺欺人!
得公一言点醒,某捫心自问,若天下人皆如某般避祸偷生……
这万里山河谁来守?这汉家旌旗谁来擎?
思及此,某汗顏无地,五更不寐!
某已草疏上奏请罪,恳请陛下允某携次子羽赴边。
不为將功折罪,只为重拾初心,再执刀枪,以慰平生。
羽儿听闻能征胡人,夜里磨剑直至鸡鸣。
可见吾桥公祖之骨血未凉,某纵死亦无憾!
某老矣,此去或埋骨黄沙,魂归塞上。
唯有两事相托,望公垂怜:
一托小女兰。
此女性如剑胆,不善粉黛,唯喜研经策,常夜伴青灯。
愿公莫嫌弃,请容她在帐下听令,若有唐突处,某先行赔罪。
二托幼子竹。
此子虽幼,却与公亲近,见公如见父。
某斗胆请公收他为徒,不必娇纵,便以军法严苛教导。
若他日能成公手中箭矢,射退胡骑,某九泉之下必含笑叩谢!
纸短情长,公莫笑!
某老来婆妈,多言几句……
若大汉將倾,非公不能扶!
某以子女为注,赌公必能重整河山。
若某战死,望公暇时至某坟前,洒一壶浊酒……
告慰某“山河尚在,胡虏已退”便好!
老卒桥玄,顿首百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