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袁本初二顾茅庐(2 / 3)

加入书签

袁忠弯腰拾起那顶儒冠,在膝头展平。

拂过冠樑上的尘土,像对待稀世珍宝般缓缓戴正。

马车渐行渐远……

山风送来隱约的诵经声,混著老鴰的啼叫,在空谷里拖出长长的尾音。

是《黍离》之曲。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雒阳城西,一处书斋。

许攸掀帘而入时,正见许劭临窗挥毫,素绢上新的品评墨色未乾。

“子將兄倒是清閒。”

许劭看著许攸將鎏金锦盒重重顿在案上。

“子远倒是心急……昨夜才收到此物,今儿就找上门来。”

他掀开盒盖,紫貂绒上的司南与青铜符节並放。

“某这个司南,可解了子远的困惑?”

许攸探身叩击案几:

“听子將意思是,某还得谢谢汝这一顿骂?”

许劭提起银壶斟茶:

“不然呢?汝当某真是閒的不行了?”

“若不是元义公惜子远之才,某何苦跑这一趟?”

许攸猛地扯过锦凳坐下:

“得,不说这些了,某今日特意来问……子將兄与那刘元义公,到底是何交情?”

“生死莫逆。”

“那某便直言!”

许攸拍案而起,“汝南袁氏与许氏狼狈为奸,既然要掀翻这袁氏……”

“某寻思不如连那许氏一块掀了,元义公可相助否?”

许劭慢条斯理拂去案上茶渍:

“许子远吶,明公他早有此意,不过……此事何须明公亲自出手?”

“子將兄,打算怎么做?”

“某兄许虔自然不必多说,倒是许靖……”

“许靖那廝!占著年长几岁,总爱以势压人!当年某求他举荐,他却说『南阳许氏旁支,何德何能』!”

“子远说的倒也不错……某落魄时,许靖还评价过某『劣弟劭,性狷介,难成大器』,可正是此人无能庸俗,才好为吾等所用。”

……

与此同时。

蹇硕正拿著一张名单,与刘方做著下一步的计划。

-----------------

屯骑校尉,段珪,出身小黄门,段熲族弟。

越骑校尉,曹破石,大长秋曹节之弟。

步兵校尉,王吉,中常侍王甫养子。

射声校尉,张朔,中常侍张让之弟。

长水校尉,曹炽,大司农曹嵩之兄。

城门校尉,赵延,中常侍赵忠之弟。

雒阳令,冯芳,大长秋曹节女婿。

左部尉,阳球,通儒刘宠门生,大鸿臚刘郃心腹,中常侍程璜女婿。

右部尉,赵融,刘宏乳母、女尚书、赵夫人赵嬈之子,中常侍赵忠外甥。

东部尉,淳于琼,中常侍淳于登养子。

西部尉,夏牟,中常侍夏惲养子,夏育族侄。

南部尉,鲍鸿,张奐的旧部,张温的门生,属宦者一脉。

北部尉,曹操……

-----------------

“大人,北军五校中吾等至少可以拿下两个位置。”

“屯骑校尉段珪,步兵校尉王吉。”

段珪原本是小黄门,在桓帝时便入宫了,之后投靠了当时宦者中的掌权者侯览。

二人狼狈为奸,欺凌百姓,臭名远扬。

灵帝年间,他又多次参与祸乱朝廷的重大事件。

前两年侯览死了之后,段珪不知道怎么就和段熲扯上了族亲的关係,成了王甫和段熲的党羽,走到宫外担任了屯骑校尉。

这段珪也是后来恶名昭著的“十常侍”之一,共杀大將军何进的主谋之一。

“张让、段珪,遂倾刘祚……”

后来很多士人都把汉室的覆灭归罪於段珪身上,虽然多少有些牵强,但不管怎么说……

这次段珪指定是难逃一死。

也算是帮他减少点后世罪名吧。

至於王吉,算是个颇具爭议的酷吏。

也是个自幼读书的人,以明察善断闻名。

他本为陈留人,因大宦官王甫为义父,得以二十余岁便“空降”沛国担任相职。

在任期间,王吉以极端严酷的手段推行“除恶”,也有人夸他“能断察疑狱,发起奸伏”。

但执法方式骇人听闻:

对犯罪者处以极刑后,將尸体分尸並装车游街示眾,若尸体腐烂,则用绳子串连尸骨继续巡游,以震慑民眾。

五年间累计诛杀万余人,而沛国当时总人口仅约二十五万,导致“郡中惴恐,莫敢自保”。

虽一度被百姓称讚,甚至有“王吉之歌”传唱,但是引发了无数的攻訐。

之后王甫也迫於压力,为了让自己的这个义子少遭受些非议,便把王吉调回了雒阳。

前世,最终隨著王甫倒台,王吉被阳球逮捕死於雒阳狱中。

王吉的生平与刘方前世的早年经歷存在直接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