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嫁(2 / 3)
的便是汤嬷嬷。
“宫门是卯时开,酉时闭,东宫位于皇宫东侧,另外,宫外也建有太子府邸,太子妃婚后可随太子任意居住,不过太子妃可主持太子府大小事务,却不能主持东宫事务。”
“太子妃上次到的乾清宫是皇上寝宫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皇上在此居住、召见大臣、批阅奏章,寻常不得擅入。”
“太和殿乃皇帝朝会文武百官、举行重大典礼仪式的宫殿,太子妃到时候与太子大婚,便在此殿,寻常不得擅入。”
“另有中和殿、保和殿……”
尹采绿听得头昏昏的,但还是努力记住。
汤嬷嬷说了一大堆冗长的宫内制度以后,先是叹了声气,才缓缓说起来。
“太子为先皇后所出,先皇后五年前因病崩逝。”
“先皇后所出还有二公主,二公主幼年便夭折。”
“然后是张贵妃所出三皇子,已经娶了三皇子妃,比太子小三岁。”
“张贵妃膝下还有位五公主,今年五岁。”
“四皇子是宫中郦嫔所出,今年七岁,不过与郦嫔一样,都不受宠,寻常不会怎么见到。”
“皇上只有五公主一位公主,难免要宠着贵妃些,不过太子妃今后不必太忌惮贵妃,先皇后与太子的地位,不是光凭皇上喜好便能动摇的。”
汤嬷嬷难得说了些不该说的真心话出来。
尹采绿听着,倒觉得,与先皇后比起来,贵妃命真好。
她想起在长长宫道上见到的太子,身形看起来难免萧索,但太子面容生得温和,脸皮看上去很软和,唇角要么不挂笑,要么挂着极浅极温柔的笑。
说到最后,汤嬷嬷才开始向她讲述,平日里该如何侍奉太子。
尹采绿倒是不担心这个。
汤嬷嬷说了一些饮食起居上的照料方式,最后才说到床笫之事。
见她垂着头,汤嬷嬷知道她是害羞,便说得比较委婉。
“要遵循作息规定,在特定的时间做好准备,以温柔、体贴的态度迎接太子。
记住要以太子的意愿为主,保证太子身心上的愉悦和放松,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定的礼仪和分寸,不可有失体统。”
尹采绿点头,她明白了,她一定叫他身心愉悦且放松,悠悠闲闲的,一点不叫他动都可以的,都让她来吧,她练过腰的。
汤嬷嬷见她乖巧,便知她有分寸,定不会在那事上冲撞了太子。
“待明日进宫赴过端午宫宴,太子妃与太子便婚期将近,老奴也没什么可教太子妃的了。”
尹采绿颇有些不舍地送走汤嬷嬷,汤嬷嬷人很好,待她很亲切,比薛家任何一个人待她都要亲切。
端午宫宴前一日,薛家送走了舅老爷。
崔景生走之前,看着崔婉清欲言又止了好几次。
目光又在尹采绿脸上扫过几遍,最后狠叹了声气,就这么由着妹妹胡闹,回去后还得瞒着崔家老爷子这事儿。
崔婉清小声嘱咐哥哥:“路过的时候,别忘了替我上柱香,你把这个带着。”
她往哥哥怀里塞了个包袱,崔景生上了马车,打开包袱一看,是些崔婉清亲手叠的纸钱和香烛。
崔景生透过车窗看到逐渐远去的薛家人,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端午宫宴办在中午,上午首先是冗长的祭祀典礼,只有官员到场。
尹采绿中午过来见到太子时,他浑身裹着厚厚的直裾深衣,明明在太阳下站了一上午,额上却不见一滴汗。
太子端身朝她点头,二人不在一处席,隔得稍远。
尹采绿今日见到了三皇子,四皇子和五公主。
太子始终站在殿前侧方,全程无一处失仪,面上也无表情。
倒是三皇子在殿上笑得爽朗,席间喝到什么酒吃到什么菜,都不免高声对高堂上那位说道:“父皇,今日这酒美得很。”
贵妃嗔他一眼,道:“是今春的桃花酿的,今年花开得美,酒也美,皇上,咱们盛朝今年定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母子俩一唱一和的,将本是威颜肃目的盛宇帝,都哄得喜笑颜开了。
“近日宫里喜事多,朕心里高兴,来人,赏。”
内侍过来小声问道:“皇上要赏谁?”
贵妃挺了挺胸脯,皇上目光从太子身上扫视而过,道:“赏太子妃。”
端午过后,尹采绿在府中安心待嫁。
宫里尚衣局的奉御官亲自来了薛府好几回,替薛小姐做了一套最合身的嫁衣。
尹采绿享受着一切,抚摸着嫁衣上的金线和珍珠,心中喜意极盛,发誓定要侍奉好太子。
在无人看见的地方,她眼中光芒流转,溢出几分风情来,一抹淡笑挂在唇角,说不尽的温柔与妩媚。
婚前一夜,崔婉清来了。
崔婉清又从头到尾细细打量她。
脸如银盆,眼若水杏,有时会平白透出几分风流来。
平时罕言寡语,倒是乖顺。
捡到她时,她浑身都灰扑扑的,若不是那双眼生得实在熟悉,崔婉清绝对注意不到她的。
带她洗净了脸,才发现是这么水灵的一个人儿。
崔婉清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