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3 / 4)

加入书签

内。

只见裴晏笔走游龙,快速在纸上写好两个字,后交给了二人。裴晏拨弄着茶盏,面无表情:“去查一查这个叫金袭的人,看他身上担着什么事儿?如果不干净,便在船抵江宁前处置了,手脚利落些。”二人目光微凛,躬身齐道一声是。

七夕这日,船正好行至了扬州。

这一淮左名都,自古便有“春风十里扬州路"“烟花三月下扬州"之盛名,为名人墨客所偏爱,传闻繁华似锦,笙歌彻夜。这扬州府这一任的知州,刚好姓杨。

听闻裴晏的船到,早早就备下筵席盛情邀请。船还未靠岸,便见一众绛红官服的大小官员,身后并着一排幕僚,早早等在了岸边。陶父官职已不算低,但陶云珠也是第一次见如此阵仗,也对裴晏这天子近臣的身份有了更深实感。

许是连日在江上跋涉,有些厌倦,裴晏少见地没把人召入船内,而是在侍卫的层层开道中,还有杨知州忙不迭的侧身引路下,下了船与众官员面见。“裴大人舟车劳顿,还请定在扬州小住上几日,下官已备下接风宴,大人若不嫌弃,今天便暂请大人移驾潘楼一叙!"那杨知州笑呵呵模样,不显精明,倒显老实。

裴晏一路目光淡扫,最后只颔首淡淡一句:“那便叨扰杨大人了。”“裴大人驾到,下官等只有喜不自胜,惟感蓬荜生辉,只求大人多呆几日才好!何谈叨扰!"杨知州话落,众官也跟着马屁不断道。“正是,大人此次南下,犹如定海神针,是下官等的福气!”“扬州大小官员还望得此机会,聆听裴大人教诲!”“说来平日只听裴大人盛名,今日得见真容,方知传言不及大人风采之万一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谀词如潮,直把裴晏夸得天上有地下无。但这些恭维,陶云珠是没机会听到。

不管别人知不知道裴晏的船上有女人,但众官员亲迎的正式场合下,有女眷袅袅婷婷下来,到底不合适。

故她同玉瑶等人,是最后下船的。

扬州她是第一次来,本以为裴晏不会靠岸,即便靠岸也不会让她自由行动。但不知怎么,这次裴晏下船前,竞破天荒地给了她一日假,允她在城中自行逛逛,但有裴晏的人盯着,且需遮掩身份。玉瑶虽不是扬州人,但在扬州十几年,故下了船,二人便分道而行。她在城中有不少姐妹,纵然此行低调不好正大光明与众人相见,但也有一二要好姐妨可叙旧。陶云珠只道了早去早回,并派了几个人手给玉瑶,便放人离去。她自己则带着两个丫鬟,还有冬林与几个家丁,租了轿子,往小秦淮河去。恰逢今日乞巧织情,淮河两岸,更是热闹,到处见画舫笙歌,酒旗招展,偶有茶社飘香,吴歌婉转,果不负′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之名。陶云珠等觉得不尽兴,岸边看了会儿子后,又租了条船来夜游。暮色渐霭,傍晚的扬州城笼罩在一片胭脂色的霞光之中,随着辰星渐起夜色渐深,原本青绿的河水,也被灯笼映成流霞。画舫缓缓荡入河心,两岸歌声潮次清晰。

陶云珠斜倚在雕花栏杆旁,正放空出神,看着河灯如繁星落水上,忽闻前方岸上传来熟悉的笑闹声。

她挑眉望去,只见几个锦衣华服男子正从岸上一题为“红袖招"的青楼里拥着出来。最左边那个生得倜傥风流,一表人才,一双含情脉脉的桃花眼尤其惹人注目。

冬林亦看清了,手中船桨险些落水:“姑娘,那不是……白岌青叶也看见了这幕,双双瞠目。

或者说想不看见也难,那红袖招三字题得金粉曜曜,巨大无比,应当是这岸上一带最大的青楼。在这七八个男子中,也属最左的男子,人最俊秀出挑。陶云珠眸色瞬冷,只吐出两个字。

“靠岸。”

冬林忙开始将船往岸边划,几乎是刚待船停好,陶云珠便在白麦搀扶下拾级而上,只快步往前走去,丝毫不顾靠岸的石板上有一段坑坑洼洼的积水。陶云珠冷着脸进了路边一间茶社二楼的雅间,对冬林吩咐道:“把他给我拦下,捉到这儿来。”

“是!”

楼下,陶子陆正与友人说笑,忽然一下见冬林,脸色骤变。“你,不是我,你怎么会在这儿啊?”

冬林是陶行令的书童,如今陶行令被下至徐州大牢,家眷随从也不得离开徐州,但冬林这个书童却不声不响,大晚上地突然出现在了扬州城的街头,还拉住了他的去路,确实吓人。

冬林扫过他身后几个醉色拂面的公子哥,才拱手道:“我家小姐有请三爷一……”

陶子陆僵在原地,不由四下望了望,瞬间只觉得头皮发麻,酒也醒了个彻底。

“啊这,五妹妹啊,她…她也来了?”

陶子陆明明是哥哥,但同辈的兄弟姐妹里,他打小便最怕这位三叔家的五堂妹,在她面前,一点儿做哥哥的威严都没有。也不敢说不,只得磨磨蹭蹭与几个狐朋狗友告了别,一步三回头地硬着头皮跟在了冬林后面。

进了茶社雅间,推开门。

只见陶云珠正沏了茶,端坐在桌前,却一口未喝,唇角明明扬起着,眸中却是淡淡凉意,未等陶子陆开口,只听陶云珠道。“三哥好兴到致……

闻言,陶子陆双腿当即打了个颤,谄媚笑了笑:“那个五妹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