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王翦和内史腾差点死了(1 / 2)
三月,形势发生了变化。
在赵国和魏国突然出兵攻秦的形势下,也许是迫于压力,导致了秦军攻楚的势头放缓许多。之前双方还时不时交锋,但最近一段时间,秦军很安静,基本上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
也是,即便是秦国,三线作战的压力也非常大,必须要做出取舍。
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魏国不久后,竟然在正面战场大胜秦军,迫使秦军从温县溃逃,而魏军则一路推进到了新安城外,逼得秦军沿着洛水往函谷关方向后撤。
意外!
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魏国竞然一下雄起,在战场上打的秦军节节败退?
虽然秦军不是不可战胜的,之前就被信陵君魏无忌打败过,但那已经过去多久了,如今魏军竞然还有这样的实力,令人感到诧异。
但不管如何,魏国上下是非常高兴的,太子增甚至憋足了劲头,想要收复失地。
要是这一次能从秦国手里,将丢失的领土重新收复,那么无疑对于太子增的威望是非常有利的。可就在魏军追着秦军猛打时,王翦突然率领数万大军出现在大梁,攻破南关,焚烧粮草,一时令大梁震动。
王翦不是在南边跟楚国对峙吗,怎么会突然神兵天降出现在大梁?!
没人知道的是,如今在方城与项燕的对峙的,早就不是王翦了,而是其子王贲。
不久前,王翦率兵从方城进入汝水,昼伏夜行,在襄城附近登船,利用水路行至汝水、颍水交汇处,转颖水北上,经陈县直抵颍川,进入了魏国腹地。
最后急行军,经尉氏直扑大梁西侧,避开了鸿沟防线,而在抵近大梁后又分兵三路,主力正面佯攻,偏师则绕到北面切断黄河渡口,又派一支奇兵突袭城门。
从方城到大梁,短短十日,王翦便完成了神出鬼没般的突袭战。
这一手可谓震惊天下,更是令大梁惶恐,老魏王更是在神志难得清醒时,听到了这个消息,震怖之下一命呜呼了。
没错,随着王翦兵临大梁,也带走了老魏王的生命。
而这一情况,更是给魏国雪上加霜,大梁守军的士气不由受到了影响,逼得太子增不得不亲自出面鼓舞士气。
正在前线带兵追着内史腾撵的公孙焦和朱亥,得知了老家被偷的消息后,也是大惊失色,连忙带兵回援。
却不料在中牟遭遇了秦军埋伏,又被尾随而至的内史腾率军从中牟西侧发起冲锋。
秦魏双方在中牟爆发了大战,最终秦军大胜,斩首三万,俘虏一万,朱亥率魏武卒在鸿沟北岸突围未果战死,公孙焦重伤只率领了残部逃出生天。
可就在秦军取得大胜之时,赵国方面同样打出了秀操作的一战。
先是李牧集结主力,日增灶三万,佯装要大举进攻河东之地,在吸引了蒙骜注意后,以五千轻骑突袭泫氏,烧毁了秦军敖仓。
此举令秦军震动,蒙骜不得不分兵保护粮道,布兵两万于太行陉。
可与此同时,庞媛率兵夜渡洹水,从魏赵边境黄泽率兵直插白马津,随后兵分三路
一路直插大梁北郊,昼燃烽火,夜举火炬,伪作十万旌旗。
一路截击王翦北上偏师,保大梁侧翼。
另外一路则沿着河水直下,奇袭荥阳,将进入魏境的秦军后路切断。
这边秦军刚在中牟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和歼灭战,结果一回头发现赵军出现在了屁股后面把回家路给断了。
此时庞媛控制了白马津和荥阳粮道,彻底切断秦军西退函谷关的陆路与水路。
关键的是荥阳被占,困在魏境的内史腾和王翦率领的秦军只有十日口粮。
如果十天内不能想办法突围,到时候下场恐怕难以想象。
第一时间内,王翦做出决定放弃大梁,率军北渡鸿沟与内史腾会师中牟,依托汴水、鸿沟的开始构筑壁垒,同时拆毁桥梁,阻塞河道,以延缓赵魏联军的追击。
之所以选择中牟,就是因为中牟为汴水的泛滥区,可以令赵国骑兵难以展开。
随后秦军派出数千骑兵东进,沿途遗弃旌旗和破损的辎重,营造要“弃魏归楚”假象,逼迫庞媛这边不得不分兵追击。
同时内史腾在圃田泽点燃篝火,伪装成夜渡,布下疑兵之计。
实则王翦派人来到汴水上游,此刻三月正值黄河凌汛期,水量充足,秦军定向决堤,施展水攻,令赵军陷入泥沼之中。
内史腾立马率兵正面佯攻,而王翦则亲领八千铁骑沿鸿沟北岸迂回,突袭庞媛中军所在,逼迫庞媛不得不后撤。
而赵军后撤之后,秦军立马烧毁浮桥,将庞媛大军阻遏在黄河南岸。
此战并非以歼灭为目的,而是为了争取出西撤的通道。
总而言之,内史腾和王翦两人率领秦军,在十日之内,与庞媛展开多轮交锋和搏斗。
秦赵双方在魏国境内大战,双方你来我往,一边围追堵截,一边智计百出,厮杀的甚是胶着。最终,内史腾和王翦率领三万残部杀出重围,退入了函谷关。
而庞媛率领的赵军也损失过半,秦军给他们演示了一番什么叫困兽犹斗,虎狼之师,双方战损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