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放人(1 / 2)
“是这样………”
皇帝的手指在书案上点着。
他想了一会,跟着,才像晃过神来似的,对着二人道:“回去吧。”
“是。微臣告退。”
二人行礼后退至门口,转身离去了养心殿。
此时天才蒙蒙亮,皇帝对着戴权道:“去给陆孚叫来。”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皇宫的琉璃瓦上时,陆孚气喘吁吁的来到了养心殿。
“陛下,陆爵爷到了。”
“陆孚啊,进来。”
“谢陛下,臣恭请圣上安。”
“不必多礼,来。”
陆孚来到了书案旁边,皇帝将五城兵马司的审词推给了陆孚。
“锦衣卫在你手里,你怎么看?”
陆孚没有立刻回答,仔仔细细的看过了倭使的供词。
跟着,陆孚行礼道:“臣以为,此时放了倭使也无不可。”
“哦?”皇帝皱了皱眉头:“说下去。”
“前些日子苏部堂想跟定远王定个娃娃亲,陛下当时得知之后也没召见部堂和王爷。
臣的二儿子娶的是严阁老的孙女,陛下也允了。
陛下圣仁如天,我等臣下和外夷皆为陛下刍狗。
刍狗或结或散,或生或灭,唯天一念而不动天分毫。
臣有惑,不知陛下忧在何处?”
皇帝笑骂道:“老狗!
朕大早上是让你过来拍马屁的?”
陆孚见皇帝心中凝重稍缓,跟着道:“倭人离间之意,实在拙劣。
陛下万不可顺了倭人的意。
陛下一贯用人不疑,有天自强之德。
此时正该放了倭使,一并赏赐定远王,以安抚其心。”
“还赏赐他?
当街杀使者,朕不罚他就不错了!”
陆孚知趣的闭上了嘴。
皇帝看着闭上嘴的陆孚,知道自己该拿主意了。
“戴权。”
“奴才在。”
“去通知五城兵马司,放人。再去告诉礼部,让他们这次盯紧了人。
再让五城兵马司配合礼部看守倭使。”
皇帝看着低着头的陆孚,撇了撇嘴,叫住了正欲离开的戴权。
“等下。”
“把那前些日子草原诸部上贡的点心等一并给定远王府送去。
就说朕送给贾英压惊。”
陆孚听闻皇帝的安排,嘴角微微的勾起。
事情办妥,皇帝对着陆孚摆了摆手:“行了行了,满意了?
不害怕了?
去吧!”
陆孚跪在地上,郑重行礼:“臣惶恐。臣告退。”
陆孚用膝盖在地上倒退,退到了大门才起来转身离开。
皇帝看着陆孚惶恐的样子,无奈的摇了摇头,笑了一下。
跟着,拿起一封奏折。
这封奏折来自淞江,是于既白上的奏折。
于既白觉得南北海运航线已经打通,请求皇上从此停神都漕运,转而海运皇粮。
这确实是个一举多得的政策。
首先就是海运成本低,到时候神都的粮价会大大降低。
跟着便是全权由商人运输,易于管理的同时,又能促进南北贸易,税收增加。
最后一点,停止漕运,没有了河道的影响,便可专心治理黄河,给治理黄河减轻了不少阻力。皇帝也想这么做,毕竟自古就有“黄河水清则圣人出”的谶语。
若是在他有生之年,真能看见黄河治理有所成效,那可是直追尧舜的功绩。
可这政策看着好是好,就有一点。
百万漕工怎么办?
从塞北到江南,多少人就指着这一条漕运吃饭。
不仅仅是沿河的漕工,还有沿途的旅馆等。
辽东能施行是因为贾环取消漕运的同时开办钢厂、炮厂、船坞等。
而这里的漕运,海商又能容下几个漕工。
到时候这么多漕工没有饭吃,就是造反的大事。
皇帝在内阁票拟的驳斥上用朱笔打了一个叉,跟着用朱笔批道:
“交六部及各地节度使、督抚议处。”
当他批完这份奏折,太阳已经完全的升了起来。
而书案的右侧,还有小山一样的奏折。
五城兵马司,倭使们叫嚷着从牢里出来。
他们的披头散发,头发因为审讯流出的汗和血而沾粘着。
明亮的阳光对于一夜未眠的他们很是刺眼。
他们眯着眼睛,只想赶快睡一觉。
任凭心里有多少委屈和愤怒,也都在一夜之间被熬平了。
倭使进入神都的第二天,他们像是一群行尸走肉般,眯着眼睛,眼神浑浊,无精打采的向着礼部会同馆而去。
定远王府,清芷庵。
妙玉看着躺在蒲团上的贾英,咽了一口唾沫。
宫里来人送东西,林黛玉匆匆的去了前院。
留下紫鹃和妙玉照看着贾英。
紫鹃笑嘻嘻的对妙语道:“居士,要不要抱抱,英哥儿很乖的。”
妙玉的眼睛微微斜了一下紫鹃。
紫鹃仍旧笑嘻嘻的,她见妙语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