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牛肉火锅(2 / 3)

加入书签

眼,那眼神复杂极了一气、恼、不解,最后都化成一种特别深的、像被欺负了的难受劲儿。

他用力一跺脚,震得门框往下掉灰,从喉咙里低吼了一声:“行!真行!李卫东,你小子……有本事!”说完,像头憋着气的牛,猛地一转身,差点撞到身后的闫阜贵,带着一身冷风和满肚子酸楚,头也不回地冲进了后院的黑暗里。

重重的脚步声很快消失在夜色里。

“这个傻柱子……”闫阜贵看着傻柱消失的方向,咂咂嘴,摇摇头,又探头往屋里瞅了一眼神情紧张的陈雪、地上的点心盒、哭个不停的孩子,还有站在门口、脸色沉静的李卫东。

他摸了摸鼻子,也没再说什么,揣着手,缩着脖子,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戏文,慢悠悠地踱回了前院他那间更冷的小屋。

吵闹声停了,夜又恢复了寂静。

风吹动门帘,发出轻轻的“啪嗒”声。

李卫东沉默地转过身,轻轻关上了门,把冷空气隔在外面。

屋里,孩子的哭声和陈雪小声哄劝的絮语,还有那点心浓烈的甜香,又占据了空间。

他弯腰抱起摇篮里哭红了脸的儿子,笨拙地晃着,嘴里小声哼着哄孩子的话,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又落回炕沿上那盒在昏黄油灯下反着光的点心上。

那点心的油光映在他眼里,像一点荣耀,又有点刺眼。

傻柱那句饱含委屈的质问一“我这把勺子还赶不上你那木头棋子?!”一像个沉甸甸的鼓点敲在心里。

棋桌上的运筹帷幄和灶台边的烟熏火燎,冰冷的机器零件和翻滚的油锅,部长夫人亲切的关心和同事那带着嫉妒的愤懑眼神……这中间巨大的差别,冰冷的现实,像冬夜一样沉重地压下来。

他无声地叹了口气,温热的手指擦掉儿子脸上的泪水,手臂下意识地把孩子抱紧了些,似乎想从那小小的身体里获得一些安慰。

陈雪轻轻推过来一块没动过的点心,用眼神示意他吃。

他没有动那块点心,只是把脸贴在儿子温热、微湿的额头上,感受着那小小的、努力呼吸着的生命。在点心浓郁的甜香和刚才那场冲突留下的气氛里,他默默地等待着心里的波涛一点点平复下来。煤油灯的火焰轻轻晃动了一下。

门外后院的角落,二大妈匆匆走过,瞥见这边的灯光和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去的紧张感,压低声音问旁边伸着脖子看了半天的刘光福:“光福,刚才嚷嚷吵吵的,又是柱子犯倔了吧?”

刘光福咂巴一下嘴,像是还在回味:“可不是嘛,三大爷还跟着起哄,八成是眼热卫东哥得的那点心了。

杏花楼的!您闻闻,就这点儿香,多冲鼻!”他使劲吸了下鼻子。

二大妈皱着眉,也似乎闻到了空气中那残留的、浓烈的甜香,想起傻柱怒气冲冲离开的样子,眉头皱得更紧:“柱子这人……唉,就是点火就着的脾气。”

她叹了口气,拽了一把儿子的胳膊:“行了,别吸溜鼻子了,回屋!闻又闻不到嘴里,越闻越饿!”她把还想回头看的刘光福拉走了。

寒风卷起地上的干树叶,在冰冷的地面上沙沙作响。

月光更清冷了,透过结霜的窗棂照进来,在熟睡婴儿的小脸上投下淡淡的、模糊的光影。

李卫东家。

浓郁的奶香还没散去,李卫东看着油灯下妻子心满意足的脸庞和摇篮里睡得正香的孩子,心里感觉踏实又暖和。

他站起身,走到屋子角落那个旧木箱前,弯下腰翻找起来。

陈雪见他这样,有点不解:“卫东?找什么呢?不早了,歇着吧。”

“今天挺高兴的,”李卫东头也没抬,声音里透着难得的轻松,“天也冷,弄点暖和的吃。”他翻出一个蒙了层薄灰的黄铜火锅,接着又摸出一个小油纸包和一个沉甸甸的陶瓷罐。

油纸包打开,里面是切得厚薄均匀的新鲜牛肉片,红肉配着白色的脂肪。

陶瓷罐的盖子一揭开,一股混合的香气就冒了出来一一里面有红辣椒、棕色的花椒粒、深色的豆瓣酱,还有牛油的味道,另外还有一种特别的鲜味,像是很家常但又很浓郁的调味。

这就是他试了几次,凭着记忆弄出来的那种叫“麻辣鲜香”的味道。

“这是…火锅?”陈雪有点惊喜地凑过来,看着那罐红油,“牛肉?哪来的牛肉?还这么多!”这年头,普通人家过年才敢想一点点肉末。

李卫东利落地给铜锅加满清水,小心地挖了一大勺红油底料放进去,又把炉子的进风口调大了些。炉火“呼”地一下旺了起来。

“上次帮技术科解决了个问题,杨工硬塞了几斤工业券,让我给你补身子,一直没舍得动。”他一边切着剩下的肉一边说,动作熟练。

他又找出几棵有点蔫的白菜,掰下还能吃的叶子洗干净,切了大半块一直存着的老豆腐,还摸出几颗风干的山菌用温水泡上,最后小心地捧出半包邻居给的粉条。

炉火越烧越旺,锅里的水开了。

水汽弥漫中,那暗红色的底料块慢慢化开。

很快,一种浓烈的、带着麻辣味的香气弥漫开来,盖过了之前的奶香。

辣、麻、咸、鲜、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