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这题出的就有问题!如此良机,尽毁于傲矣!(2 / 3)

加入书签

所有考生:?

被圈在学室里足足两天两夜,吃喝拉撒全都在一隅之地,很多考生都已被折磨的精疲力尽,结果你丫现在告诉我还得再考两天?

秦嘉等考生更是懵了,还有一场考试?

不对啊,那夜厕坑旁嫌帛上的所有题目不是都已经考完了吗?怎么还有!后面的答案我们还没拿到手呢啊!

王庆抬高声调,沉声道:“现已至二十二日食时,传本官令。”

“启印!”

陈婴从怀中取出竹筒,经由王庆等人确认过后,持刀切开了封泥,而后双手交给王庆。

王庆打开竹筒,从中取出了一卷嫌帛,扫视一遍后沉声开口:“法吏各居于题板之前,本官念诵,众吏誉抄,考生自行作答。”

“一问,东海郡甲县公祠(朝廷负责的祭祀),祭有羊、豕、犬、盐、粟,未具(贡品尚未献给鬼神),乙盗一羊肾,未食便被捕,当论何罪?”

听到题目,秦嘉脑袋懵懵的。

他或许是知道这道题该如何作答的,但突如其来的打击却让秦嘉惊慌失措大脑一片空白。

韩信却是还没等法吏把题目写在木板上,便已自信的写下了五个篆字;【当耐为隶臣!】

鬼神没吃就盗窃,哪怕只是盗走一根羊毛都会被贬为奴,鬼神吃了之后再盗窃,便按照正常盗窃罪判罚别问韩信是怎么知道的。

问就是南昌亭曾经有人在鬼神享用过贡品之后盗过贡品!

王庆等了半刻钟后,方才再度开口:“二问……”

秦嘉、韩信等考生们在学室里待了整整四天。

王庆、陈婴等人也在学室里监察了整整四天。

直至十月二十四日的朝阳初升,铜钲才被再次敲响。

“铛~~”

韩信感觉法吏敲的好像不是铜钲,而是他的脑袋。

迷迷糊糊的放下毛笔,看着自己写下的答案,韩信嘴角发苦,忍不住轻声哀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如此良机,尽毁于吾之傲矣!”

死记硬背只是明法科最基础的考教,结合经典案例给出判决、虚构案发现场做出勘察判断、编造民间纠纷询问解决方法,这些才是吏试真正的难点。

毕竟,这不是一场毕业考试,而是一场官吏选拔考试,且往年大部分参加这场考试的人都是已在县衙实习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人,难度自然更高。

早知今日,韩信绝对不会狂言同考四科,而是毫不犹豫的报考明武科!

高台之上,王庆沉声道:“依籍贯自列队,回返军营用食休息,无令不得离营!”

旋即王庆的声音又多了几分温和:“这四日,有劳诸位。”

“今日朝食有羊肉,以犒诸位。”

听到有肉吃,韩信终于提起了些许精神,与其他考生一同离开了学室。

王庆等重臣法吏却还不能走,而是收拢竹简之后当场批阅。

扬起两卷竹简,王庆眼中尽是嗤嘲:“陵县秦嘉,旧题为上,新题为殿(最下、不及格)?”直接将两卷竹简全都扔在地上,王庆恨声道:“贼子,欺人太甚!”

这都不用审了,一眼舞弊!

陈婴也将两卷竹简扔进面前的竹简堆里,同时说道:“新旧二题考评相差一级以上者,皆簿名,有劳王郡守依名簿彻查之。”

好在陈婴也是东海郡人士,王庆才没有被外人看了笑话的羞耻感,当即肃然拱手:“理应如此!”怀揣着满心愤怒,王庆又拿起一卷竹简,迅速批阅之后给出了一个殿评。

但这卷竹简却不是新题的答案,而是旧题的答案,如此反倒是让王庆生出些许好感,瞥了一眼簿名。【淮阴下乡韩信。】

“韩信?确实是个信人。”

略略颔首,王庆又拿起了韩信的新题答案,批阅时更多了几分仔细。

所有题目看完之后,王庆心里已经自动归纳出了「殿’评,但批阅的笔却悬而不落。

略一思虑,王庆转身取出考生报名簿,找到了韩信的详细信息。

“庶民、家贫、非官吏子嗣、未入学室?”

喃喃间,王庆心里有了决定,将韩信的竹简递给陈婴笑道:“此子讽题写的乃是讽军爵律,以为当今军爵律重罚轻赏不妥,而是当重罚重赏,言之有物,有理有据。”

“本官以为,此讽题可评为上上,陈兄意下何如?”

陈婴接过竹简后扫视一遍便知道了王庆的想法。

此人答卷踩在通过与否的生死线上,讽题若能评为上上就能通过此次吏试,否则就只能黜落。此人落榜,于王庆而言没有任何损失。

此人在咸阳城出丑,因为此人并非学室子弟,也不会让皇帝质疑王庆的教化能力。

但若是此人通过郡吏试,便能成为王庆今年考评的功绩。

而且相较于那些旧题满分、新题不及格的考生而言,旧题不及格、新题踩在及格线上的韩信竞是意外的颇显高尚!

又仔细看了一遍韩信的讽题后,陈婴笑而颔首:“陈某亦如此以为!”

亲自提笔将韩信的讽题评为上上,又综合各题评定为下,陈婴和王庆就已将韩信这个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