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韩信此谏,朕不纳!壮士 卿 爱卿 国士!(2 / 3)

加入书签

局势?”

“要打攻城战、守城战还是野战,战有几场、战时几何,这些理应都于大战之前料定,再依对战局的料算而提兵出征。”

“何须于战场再做变换?”

韩信理所当然的认为,战争不都是按剧本打的吗?

什么?

你不能按照自己的剧本打完一场仗,也不能调动敌军兵马?

那你算什么名将?

自去稚子那桌吃饭!

听见韩信这话,赢政竟是突然没了不满,笑问道:“壮士不曾登过沙场吧?”

韩信嘴唇蠕动数次后,还是只能点头:“确实不曾。”

赢政的声音转为温和:“待到韩卿真切去过沙场之后便会明白,战事常变,没有任何人能够把控战局。“莫说是料定一场战争,便是提前十数日料定今日战事都难上加难。”

“正因如此,朕方才会放权给前线将领,准许前线将领当机立断而无须奏禀待令,以免错失良机啊!”在赢政看来,韩信是一名颇有天赋的青年,但却终究没有上过沙场,对战争的了解还停留在他自己的幻想之中。

所以他才会觉得将领能够把控战场的每一个走向,让战争沿着将领的思路发展而不会出现任何意外。他不是蠢,也不是坏,他只是没有经验而已。

韩信很想反驳。

但此刻的韩信就像是一名满腹才华却没有实习经验、没有过硬履历也并非名校毕业的普通毕业生一样,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更不知道该怎么证明自己的才华。

赢政继续说道:“至于壮士此策,朕不纳。”

韩信心底生出些许不满和恼火。

难道就因为韩某没有打过仗,所以陛下就要驳回韩某的良策吗!

赢政认真的解释:“天下间或会有在开战之前便料定一切的将领,但即便是如此将领也难保百战无错。”

“朕非将领,而是皇帝。”

“朕不能苛求善庙算的将领无错,朕亦不能苛求所有将领皆能料算大局,朕要做的,是予将领以信任和支持。”

“有朝一日,韩卿或许能如韩卿所言一般在战前便料定一切,按需择取兵马,届时,韩卿可耗费数月时间依韩卿的心意练就一支专精一道的精兵,为朕破敌。”

“但若是韩卿突然有所需,朕亦可随时再起大军,驰援韩卿!”

“朝中多有比各郡郡尉更擅练兵的将领,临战调卒役至主将麾下时,主将再加习练实乃常事。”“但只要那两年卒役能于临战之前为将领们省下哪怕一个月时间,也足矣!”

赢政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他就是个皇帝,而不是大秦征东大将军。

他要做的,是信任、支持甚至可以说是服务好前线所有将领们,

赢政只犯过一次小气,结果就迎来了伐楚之战的惨败!

自那以后,即便前线将领们没说有需要,赢政也会提前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将领们一旦上禀所需,无论是兵员、粮草、时间还是赢政自己的女儿,赢政都毫不小气,只会多多益善Ⅰ

将领们可以嫌弃,但赢政不能不给!

看着赢政诚恳的目光,韩信心里的恼火顿时烟消云散。

赢政的治军思想和韩信的治军思想截然不同,但韩信却突然不想劝谏赢政改变想法了。

为这样的君主作战,定会比追随吝啬小气的君主作战更痛快。

万一赢政被韩信劝的吝啬小气了起来,那最后倒霉的还不是韩信自己?

韩信一脸诚恳的拱手:“陛下真雄主也!”

“卑下受教!”

看着韩信这般模样,扶苏眼皮微跳、赢政嘴角含笑。

韩信已经在很努力的演出诚恳之色了,但在赢政和扶苏看来,韩信的表演却实在太过稚嫩!赢政温声道:“韩卿少壮,日后大有可为!”

“朕愿以……”

见赢政这话锋似是要给出官职了,韩信顿时急切,竟是不顾尊卑礼仪的拱手再礼:“卑下另有谏!”赢政微怔,并未动怒,只是笑问:“朕洗耳恭听!”

韩信脑筋急转、心情急切。

他哪还有什么谏?

他不过是不愿错过这个提高身价的良机而已!

好在韩信有急智。

循着赢政的思路、围绕当今大秦的局势再结合赢政方才表现出来的大气,韩信连声道:“改卒役!”本就困到随时都能睡过去的赢政闻言心生不耐,强压性子温声道:“朕知卿急于为秦立功。”“然,朕以为卿理应先入军伍。”

“待卿亲历军伍事后,定能一展才华、更有良谏,而不必急于一时。”

韩信不愿放弃,也不敢让赢政多等,好像后面有狗在追杀一样连声道:“卑下谏,改第一年卒役于临郡而非本郡!”

“卑下之所以有此谏,乃是因同乡之间多为乡亲父老,关系亲密,互相连坐,齐鲁诸地又推崇亲亲相隐“若是于本郡服卒役,倘若本郡有乱,本郡卒役或不愿对乡亲父老举戈,以至于贼兵做大!”赢政眸光猛的一变。

联想到扶苏在东郡的遭遇,赢政沉声道:“爱卿当细细道来。”

韩信暗暗松了口气,语速也放缓了些许:“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