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壬辰真龙入江海,水德泽世好长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1 / 2)

加入书签

一道又一道炸裂的消息从咸阳城传遍全天下,搅动了天下风云。

但风云是属于贵人们的,天下庶民真正在意的消息却寥寥无几。

始皇帝十一年二月十日。

会稽郡、吴县。

项梁带着项羽从后门进入郡守府后院。

刚进院门就听见了会稽郡郡守殷通的震怒呵斥:“陛下的仙真人诗传了数月,除却乐人之外却无几人知。”

“如今这消息传的倒是如火如荼?”

“陛下的寿数难道还没有给本官添堵来的重要吗?!”

“传令各县乡里,约束各地臣民,谁人若是再敢传唱此唱念,随便编点其他理由,抓而罚之!”“若是有稚子传唱,连其父母一并抓了!”

“本官就不信了,还止不住一句唱念!”

项梁在门外等了一会儿,又用力跺了跺脚,再隔了两息后方才拱手而呼:“项梁,求见郡守!”不过数息之后,房门便被拉开。

殷通亲自开门出迎,拱手笑道:“项兄,终至矣!”

“进!快快请进!”

项梁随殷通一并入内,就见殷通的案几一片杂乱,笑问道:“郡守可是心有乱事?”

殷通于主位坐定,无奈长叹:“还不是因为朝中所传的那句唱念!”

项梁开口道:“壬辰真龙入江海,水德泽世好长生,虽死仍当三奏问,不教冤枉入黄泉!”“郡守所言,可是这句唱念?”

只是一听到这句唱念,殷通的眉头就不自觉的皱了起来:“项兄所料不错。”

“正是此言!”

“本官才刚得到朝中诏令,知死刑三复奏之法,结果半日之后就在民间听到了这句唱念。”“此足见这唱念必是朝中所为。”

“朝中既然有这般能力,何必鼓噪这句唱念?”

“倒不如多去鼓噪鼓噪仙真人诗,本官也一并为陛下唱唱赞歌!”

殷通言语间毫不遮掩他对此策的厌恶。

死刑三复奏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上奏三次,也绝不只是给了赢政三次反悔的机会而已。

而是要将决死权收归中央!

从今往后,殷通再不能随意的判人死刑,也不能用死刑来威胁敲诈富商,最多只能收人贿赂把本该被判死刑的人降低刑罚而已。

毫不夸张的说,仅只这一条律法,就至少废掉了殷通一成的黑色收入!

那可都是黄澄澄的钱啊!

项梁附和轻叹:“项某也听闻了这死刑三复奏之法。”

“倘若此法言明,百姓、贵胄、官吏并有德者若决死当三复奏,项某以为此实乃上佳仁律,天下人都理应拜谢太子和陛下的仁德。”

“然,此法却是言明凡秦人决死皆当三复奏,哪怕是要判处奴隶死刑亦当三复奏!”

“此法实在是……荒唐!”

特权理应独属于权贵,仁慈和特赦也理应独属于权贵。

把实打实的特权平白无故的散给穷苦黔首?

造孽啊!

贱民的命算命吗?

贱民都不配被称之为人,生来卑贱,凭什么享受和权贵们相等的权利!

殷通也大吐苦水:“项兄所言极是!”

“朝中廷尉审查严格,每年送往朝中的卷宗都要由本官亲自复审修改,即便如此也时常会被廷尉挑出错处,遭廷尉申斥。”

“如今这死刑三复奏法一出,凡涉死之刑都必须交给廷尉再三审查。”

“朝中不知地方事,根本就不知道这简简单单的一条法对于本官而言是何等沉重的压力!”不能再用死刑牟利也还罢了,殷通的工作量还要因此而倍增。

原本殷通判决死刑颇为简单,大多是由殷通先判断罪犯应该被判处什么刑罚,再让法吏根据殷通的判决“寻找’证据、援引法条。

至于会不会有冤假错案、会不会有判决不公?

谁在乎?

从吴县到咸阳城的直线距离就有两千六百里。

有能力闹的贵人也有钱送礼,自然不会被判死刑,只有没钱没能力的贱民才会被判处死刑。有本事就去咸阳城告本官啊!

有着严格的路引制度在,但凡死刑犯的家属能离开本县范围都算是本官治民不严!

但现在,不行了。

赢政的慎杀倾向一定会导致廷尉署严查死刑案卷,一旦发现任何纰漏都会被直接摆在皇帝面前,轻则考评降级,重则以渎职论罪!

往年的死刑数量在那儿摆着呢,殷通若是小幅减少死刑数量还好,若是大幅削减死刑数量无疑是自爆了曾经的死刑判决有问题。

这直接导致殷通必须以极其严苛的标准判出相较于往年少不了多少的死刑案件。

殷通都能想象到他未来的工作量会有多恐怖了!

项梁深知,怒气和郁气若是发泄出来就存不住了,唯有长期积郁于心才能越想越气。

所以项梁没有再做附和,而是转而道:“郡守急召项某前来,莫非就是因此事?”

殷通虽然意犹未尽却也顺势提起了正事:“此为其一也。”

“本官已令各地官吏禁传此唱念。”

“权贵百姓和富商仍难免知此事,但那些一辈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