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扶苏大爆料!朕不相信后来人的智慧!(2 / 2)
才牧民,又能让谁人牧民?”
“倘若父皇罢黜了这些官吏,再擢新官任其职,新官便会心向大秦、有才有能乎?”
“儿臣以为,治国不能拘于治一事,而是要治大略!”
“杀,是杀不完的。”
“唯有教化、拣拔出更多官吏,方才能治其根本。”
“否则毫无意义!”
“正因如此,儿臣方才谏分科举士之策!”
扶苏早就知道吴芮、殷通等人日后都会起兵反秦,却从未主动对他们下手。
有什么意义呢?
吴芮不造反,还有花芮造反,殷通不造反,还有三通造反。
即便是扶苏砍了殷通、吴芮等所有他知道的日后会造反的官吏的脑袋,新任官吏依旧会造反。区别只在于殷通等人够蠢,即便身居高位也没能成事,但换上来的新吏却未必会像他们那么蠢而已。世民始终认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止毫无意义还会浪费当政者的时间和精力。
当政者最该做的是调整体制、制定政策,从根本制度层面扭转这一切!
扶苏将案几上的秘奏尽数推到赢政面前,诚恳的说:“事实证明,儿臣所言,不虚!”
“只要等到这些新吏成长起来,只要等到越来越多的新吏进入朝中,甚至等到有大量足够成为新吏也愿意为秦所用却苦于官职不够的贤才流落于野。”
“彼时,天下官吏自然得治!”
赢政看向扶苏的目光多了几分不满:“汝治东郡官吏之际,手腕可没有今日这般柔嫩!”
扶苏毫不犹豫道:“无才无德无能心存反意,都比不上已在行反事。”
“若有官吏已在造反作乱,朝中却不治,则天下怀有不臣之心的官吏必会纷纷效仿。”
“此二事不可相提并论!”
“儿臣请谏,父皇取消东巡,坐镇朝中,率群臣评判此次吏试得失,梳理教官吏、拣官吏、治官吏之国策。”
“造大势以治天下!”
“而非是因小失大!”
扶苏还是没有放弃劝说赢政取消东巡、留在朝中。
但扶苏却也是真心觉得赢政与其耗费时间精力去东巡,倒真不如好好搞搞治国之策!
赢政定定的看着扶苏,突然轻笑:“吾儿可知,汝现在像极了一个人。”
扶苏不解发问:“儿臣以为,儿臣最像父皇。”
“敢问父皇,父皇以为儿臣像谁?”
若是父皇言说儿臣像淳于越,哪怕父皇善待儿臣,儿臣也不吝掀了桌子!
赢政声音幽幽道:“吕不韦。”
扶苏愕然,一时间不知道赢政是在夸赞他还是在威胁他。
赢政没有在意扶苏的表情,眼含追忆之色的喃喃开口:“昔年吕不韦也是如汝一般苦口婆心的教导朕。“劝朕谨慎,劝朕缓行,劝朕收敛。”
“劝朕将每一块开拓的疆域都治成心向大秦的熟地之后再去思虑开疆扩土,切莫急于求成。”“劝朕即便有得天下之能也不要于朕一朝得天下,而是当以余力推行仁义、教化万民,如历代先王一般给后代秦王夯实基础,由后代秦王徐徐得天下。”
“否则,秦只能得天下之名,却不能得天下之实。”
“本可以由敌国浇灭的民愤也会齐齐指向大秦!”
扶苏闻言认同颔首。
吕不韦他没毛病!
吕不韦所忧虑的未来,难道不正是大秦的现在吗?
如果当今大秦只有半数天下,亦或是留着燕、齐二国先不灭,大秦的局势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危急!赢政的声调突然拔高:“但朕以为不然!”
“人之寿不过区区数十载,朕如何有时间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将一块新地化作熟地?”
“皇天庇佑大秦,助大秦得七代雄主,遍观诸国,可有一国匹敌?”
“这就是皇天给予大秦的良机!”
“朕若是不借此良机一统天下,一旦有一代秦王无能昏庸,则秦顷刻即亡!”
足足七代明君啊!
别说是冯去疾了,赢政自己都觉得离谱!
但就算是大秦有七代明君励精图治又如何?
看看隔壁的赵国,只是一代赵王无能就败坏了赵国社稷!
赢政不敢奢求皇天无休止的庇佑大秦,让大秦诞生八代九代甚至是十代明君。
赢政也不相信后人的智慧,赢政只想把大势握在自己手中!
赢政起身俯视扶苏,声音加重:“汝可知教导出一名可堪大任的官吏需要多少年?”
“汝此策相较于吕不韦之策耗时更久!”
“终朕之寿,甚至是终吾儿之寿,亦难得见其果。”
“但当今大秦却已到了不可不镇之时!”
“吾儿以为,朕会纳乎?”
↑返回顶部↑